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药物治疗(止咳祛痰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支气管舒张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控制感染(急性加重时选抗生素)、氧疗(低氧血症时吸氧)、康复治疗(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腹式呼吸,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
一、一般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戒烟可减少烟雾对气道的刺激,延缓病情进展。无论年龄大小,吸烟者都应坚决戒烟,这对改善咳嗽等症状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已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持续吸烟会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咳嗽等症状难以缓解。
2.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如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需佩戴合适的口罩;避免接触工业废气、化学刺激性气体等,这些有害因素会加重气道损伤,导致咳嗽加重。
二、药物治疗
1.止咳祛痰药物
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因痰液刺激引起的咳嗽。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患者,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需注意剂型选择。
乙酰半胱氨酸:能使痰液中的黏蛋白多肽链断裂,降低痰液黏度,发挥祛痰作用,进而减轻咳嗽症状,对有咳痰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效。
2.支气管舒张剂
沙丁胺醇:为短效β受体激动剂,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咳嗽、气喘等症状。对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作时使用能快速改善通气功能,但一般按需使用,不建议长期单一使用。
噻托溴铵: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能长期扩张支气管,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次数,从而间接减轻咳嗽症状,适用于病情较稳定但有气流受限的患者。
三、控制感染
当慢性支气管炎出现急性加重,如咳嗽、咳痰明显增多且呈脓性,或伴有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及当地药敏情况选择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需谨慎选择抗生素并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例如儿童使用某些抗生素需关注对骨骼、听力等的影响。
四、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如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低于60mmHg,需要进行氧疗。可通过鼻导管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减轻因缺氧导致的咳嗽等不适。不同年龄患者氧疗的流量和时间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老年人氧疗时要注意控制流速,避免氧中毒等并发症。
五、康复治疗
1.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2-3倍,可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改善通气功能,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10-15分钟,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
腹式呼吸: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20分钟,长期坚持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咳嗽等症状。
2.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当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从而间接减轻咳嗽症状。例如年轻人可选择较快速度的散步,老年人则适合打太极拳,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