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本身一般不传染,但引发它的病因有的有传染性。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飞沫传播,免疫力低等人群易患;细菌性胸膜炎中部分传染性弱,自身有呼吸道感染未控者易患;非感染性胸膜炎不传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患者易患。预防方面,结核性胸膜炎要控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非传染性胸膜炎要增强免疫力、积极治基础病。
一、胸膜炎是否传染
胸膜炎本身通常不具有传染性,但引起胸膜炎的某些病因可能具有传染性。例如,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飞沫传播,具有一定传染性;而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以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导致的胸膜炎则不传染。
二、不同病因胸膜炎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结核性胸膜炎
1.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当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可能会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进而引发结核性胸膜炎。
2.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艾滋病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患结核性胸膜炎。生活贫困、居住条件拥挤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二)细菌性胸膜炎
1.传播特点: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胸膜炎,细菌主要是在患者自身呼吸道等局部感染灶存在时,细菌扩散至胸膜引发炎症,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的细菌性感染导致的胸膜炎,如某些医院内感染的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注意隔离防护,但总体其传染性相对较弱。
2.好发情况:本身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未及时控制的人群,如长期吸烟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细菌性胸膜炎。
(三)非感染性胸膜炎
1.特点: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恶性肿瘤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胸膜炎,不涉及病原体的传播,因此不具有传染性。
2.相关人群情况: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容易出现胸膜炎症;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肿瘤转移至胸膜的情况,也会引发胸膜炎,这类人群的胸膜炎不具有传染性,但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三、胸膜炎的预防措施
(一)针对有传染可能的结核性胸膜炎
1.控制传染源:对于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的结核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2.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如家人、同事等,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必要时可接种卡介苗来预防结核感染。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应重视卡介苗的接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结核患者的痰液等分泌物。
(二)针对非传染性胸膜炎
1.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感染性因素引发胸膜炎的风险。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重免疫力的维护,老年人可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儿童则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和规律的作息。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身体状况,增加胸膜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侵袭,也可能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控制,从而间接增加胸膜炎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