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主要生长在子宫肌层,多数无症状,部分有月经改变等表现,靠超声等诊断,小且无症状定期复查,有症状可药物或手术治疗;子宫囊肿多为良性,子宫颈纳氏囊肿常见,多无症状,子宫体囊肿相对少见,子宫颈纳氏囊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子宫体囊肿较小无症状可随访,较大或有症状需手术,不同人群处理不同,生活方式对生殖系统健康有益。
一、定义与本质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本质是子宫肌层内细胞的异常增殖。
子宫囊肿:多为良性病变,可分为子宫颈纳氏囊肿(宫颈腺囊肿)和子宫体囊肿等,子宫颈纳氏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子宫体囊肿相对少见,可能与胚胎发育等因素有关。
二、发病部位
子宫肌瘤:主要生长在子宫肌层,可位于肌壁间、浆膜下或黏膜下等不同部位。
子宫囊肿:子宫颈纳氏囊肿局限于子宫颈部;子宫体囊肿可位于子宫体的肌层等部位。
三、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改变,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包块,当肌瘤较大时可从腹部摸到;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还有可能出现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
子宫囊肿:子宫颈纳氏囊肿通常无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体囊肿如果较小也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的囊肿可能会引起下腹隐痛等不适。
四、影像学表现
子宫肌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等显示更清晰,可明确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等。
子宫囊肿:子宫颈纳氏囊肿超声表现为宫颈部单个或多个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子宫体囊肿超声或MRI检查可见子宫体部的囊性占位病变,囊壁较薄,内部为无回声区等。
五、诊断方法
子宫肌瘤:主要依靠病史、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必要时可结合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子宫囊肿:子宫颈纳氏囊肿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突出的青白色小囊泡,结合超声等检查可诊断;子宫体囊肿需要通过超声、MRI等检查发现子宫体部的囊性病变并进行鉴别诊断。
六、处理原则
子宫肌瘤:如果肌瘤小且无症状,通常定期复查即可;若肌瘤引起明显症状,如月经过多导致贫血、严重腹痛、压迫症状等,可考虑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或手术治疗(如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
子宫囊肿:子宫颈纳氏囊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宫颈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排除宫颈病变即可;子宫体囊肿如果较小且无症状可随访观察,较大或有症状的子宫体囊肿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不同年龄段、不同生育需求的人群在面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囊肿时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对于子宫肌瘤和子宫囊肿的处理需更谨慎权衡对生育的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对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可能更多考虑随诊观察等。在生活方式方面,一般无特殊的针对性要求,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整体生殖系统健康有益,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在监测和处理时需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