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月经相关症状如月经量异常、月经周期改变;盆腔疼痛症状如痛经(继发性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盆腔包块相关症状如可触及盆腔包块、包块大时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不孕相关症状如受孕困难,育龄女性等特定人群更易出现相关症状,且有家族史、宫腔操作史等情况会影响症状发生及严重程度。
一、月经相关症状
1.月经量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等功能,导致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增多,研究表明约有30%-50%的巧克力囊肿患者存在月经量增多现象。从年龄因素来看,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受其影响,因为此阶段女性生殖系统功能活跃,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变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而对于有既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再次出现巧克力囊肿时月经量异常的概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2.月经周期改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的情况。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患病后部分患者周期可能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的女性,巧克力囊肿导致月经周期改变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这些因素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而激素失衡与巧克力囊肿的发生发展以及月经周期异常密切相关。
二、盆腔疼痛症状
1.痛经:是巧克力囊肿比较典型的症状,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即初潮时可能没有痛经,随着病情进展,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并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部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等部位。在性别方面,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尤其是育龄女性。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亲属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关疾病)的女性,痛经出现的时间可能相对更早,疼痛程度可能更严重。
2.慢性盆腔痛:除了经期的疼痛外,还可能出现慢性的盆腔疼痛,这种疼痛会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过多次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会增加巧克力囊肿发生慢性盆腔痛的风险,因为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到盆腔等部位,进而引发慢性盆腔疼痛。
三、盆腔包块相关症状
1.盆腔包块触及:患者自己或医生查体时可能触及盆腔包块。包块大小不一,随着囊肿的增大,可能会有腹部胀满感等。从年龄角度,育龄女性是盆腔包块出现的主要人群,因为此阶段女性生殖系统功能活跃,巧克力囊肿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再次发生巧克力囊肿时触及盆腔包块的可能性更大,且包块可能增长相对较快。
2.包块相关压迫症状:当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如压迫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压迫直肠时可出现便秘、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生活方式中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可能会因为盆腔血液循环相对不畅等因素,使得巧克力囊肿相关包块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相对更易出现,因为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不利于盆腔血液循环,可能加重囊肿相关的压迫情况。
四、不孕相关症状
1.受孕困难: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以及输卵管的通畅性等,从而导致女性受孕困难。据统计,约30%-50%的巧克力囊肿患者存在不孕情况。在年龄因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超过35岁后,女性的生育能力本身逐渐下降,同时巧克力囊肿对生育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对于有长期未避孕未孕史且怀疑有巧克力囊肿的女性,需要更加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