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高血压可引发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等并发症,糖尿病有微血管(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大血管(如冠心病、脑梗死、下肢动脉病变)及其他(如皮肤感染、足部溃疡)等并发症,两者患者均应积极控压控糖并定期筛查并发症,以减少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不同患者控压降糖需综合自身情况。
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脑出血起病急骤,患者常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脑梗死则会出现偏瘫、言语不利等症状。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减退、硬化等原因,脑血管更容易发生破裂或堵塞。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比血压正常者高数倍。
肾脏并发症: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逐渐影响肾脏功能。早期可能出现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对于患有高血压且病史较长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因为肾脏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例如,长期高血压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
眼底并发症:高血压会影响眼底血管,导致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病变,严重时可影响视力。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很重要,以便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并采取相应措施。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病程和控制情况相关。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可致失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例如,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不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高血糖、高血压、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可以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体位性低血压)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纤维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等有关,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率较高。
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可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发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发生下肢坏疽。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且病情往往更严重,预后较差。
其他并发症:糖尿病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足部溃疡等。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利于细菌繁殖,且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容易受伤,一旦受伤不易愈合,进而发展为溃疡甚至坏疽,严重者可能需要截肢。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者,足部护理至关重要,要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受伤等。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都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定期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控制血压血糖时需综合考虑自身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在降压降糖时要注意避免血压血糖过低,生活方式方面要坚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