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并发症包括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通过规范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长期氧疗预防慢性呼吸衰竭;通过避免剧烈咳嗽、定期监测肺大疱情况预防自发性气胸;通过积极控制慢阻肺病情、呼吸功能锻炼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慢阻肺的并发症
(一)慢性呼吸衰竭
1.发生情况:常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发生,其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2.影响因素:与患者基础肺功能状况、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等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慢性呼吸衰竭。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其呼吸道损伤严重,也增加了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二)自发性气胸
1.发生情况: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的发绀,患侧肺部叩诊为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影响因素:慢阻肺患者肺组织常有肺大疱形成,当剧烈咳嗽或其他原因导致肺大疱破裂时可引发自发性气胸。有肺大疱的慢阻肺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生风险更高。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发生情况:由于慢阻肺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收缩、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加重,最终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影响因素:慢阻肺病程较长的患者,一般5年以上就可能逐渐出现肺心病相关表现,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几率越高。长期吸烟史会加重肺部病变,进而促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二、慢阻肺并发症的预防
(一)预防慢性呼吸衰竭
1.规范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当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如咳嗽、咳痰、气短加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包括合理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氧疗等,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其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2.长期氧疗:对于存在慢性低氧血症的慢阻肺患者,尤其是休息时血氧分压低于60mmHg或伴有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应进行长期氧疗。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长期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长期氧疗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尤为重要,能有效改善其缺氧状态。
(二)预防自发性气胸
1.避免剧烈咳嗽:慢阻肺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咳嗽,可通过服用止咳药物等方式减少咳嗽频率。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戒烟有助于减少呼吸道刺激,降低咳嗽的发生几率。年龄较大的患者咳嗽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因剧烈咳嗽导致肺大疱破裂。
2.定期监测肺大疱情况:对于有肺大疱的慢阻肺患者,应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密切关注肺大疱的变化情况。如果肺大疱有增大趋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采取相应措施,如手术等。
(三)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积极控制慢阻肺病情:规范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规律治疗慢阻肺,延缓病情进展。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如戒烟、避免接触厨房油烟等,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控制病情发展,从而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控制病情过程中要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定期复诊。
2.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减少呼气时肺内残气量;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通过长期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肺动脉高压,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逐渐增加锻炼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