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的发病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和感染因素。局部因素有骨折类型与损伤程度(如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端分离、软组织嵌入)及血运障碍(骨折部位血供特点及损伤血供的治疗操作);全身性因素涉及年龄(儿童相对少见但特殊情况可致,老年人因骨质量下降等发生率高)、健康状况(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吸烟影响)和药物影响(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抑制骨折愈合);感染因素是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致细菌侵入引起感染,破坏血运、抑制骨生长,可致骨折不愈合甚至骨髓炎。
一、局部因素
骨折类型与损伤程度
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端有大量碎骨片,破坏了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且碎骨片可能影响骨折端的血供及复位稳定性。例如,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多段粉碎性骨折,骨折端血运破坏严重,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高。
骨折端分离:骨折复位后固定不佳,导致骨折端存在间隙,阻碍骨痂形成。如手法复位后外固定不牢固,骨折端持续分离,影响骨折愈合过程。
软组织嵌入:骨折时软组织夹入骨折端,阻挡骨折端的对合及愈合,常见于肌肉丰富部位的骨折,如小腿骨折时肌肉组织嵌入骨折端,干扰骨的连接。
血运障碍
骨折部位的血供特点:某些部位本身血供较差,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自关节囊外的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骨折后容易损伤这些血管,导致股骨头血运严重受损,骨折不愈合率较高。成人股骨颈骨折中,头下型骨折血运破坏最严重,不愈合率可高达40%-60%。
损伤血供的治疗操作:如过度剥离骨膜,破坏了骨折端周围的血液供应。在骨折手术中,广泛剥离骨膜会影响骨折端的血运,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二、全身性因素
年龄
儿童: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某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不愈合,如严重的儿童骨折合并感染,或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相关的骨折。不过总体而言,儿童骨折不愈合相对较少见,但也有报道显示严重创伤的儿童骨折可能出现愈合延迟或不愈合情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的质量下降,骨的再生能力减弱,同时常合并骨质疏松等疾病。老年人骨折后,骨折愈合速度减慢,不愈合发生率较高。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骨质量差,骨折不愈合相对常见。
健康状况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及钙、磷等营养物质会影响骨折愈合。例如,维生素C是胶原合成所必需的,缺乏维生素C会使胶原合成障碍,影响骨基质形成;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骨矿化障碍。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增加。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阻碍骨折愈合。糖尿病患者骨折后,伤口感染风险增加,且骨折愈合过程延缓,不愈合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骨代谢加速,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减少骨折部位的血供,同时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的形成。吸烟者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有研究显示,吸烟会使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增加约50%。
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胶原合成,影响钙的吸收,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增加。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骨折后愈合困难。
三、感染因素
开放性骨折时,伤口污染严重,细菌侵入骨折端及周围组织,引起感染。感染会破坏局部的血运,使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抑制骨的生长,导致骨折不愈合。如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感染,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感染还可能导致骨髓炎,进一步加重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