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弥漫性疾病,按病因分特发性(病因不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中老年多发、男性略多、病情进展性)和继发性(包括环境因素相关、药物因素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从病理看表现为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有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诊断靠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肺活检,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心肺肝肾功能谨慎用药、儿童少见病因多为感染要遵儿科原则、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者需兼顾自身免疫病病情及特殊阶段评估,预后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特发性预后差,继发性部分可逆但需长期随访。
间质性肺炎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
一、分类情况
1.按病因是否明确分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因尚不明确,例如特发性肺纤维化,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继发性间质性肺炎:
环境因素相关:长期吸入有机粉尘(如农民肺因吸入发霉的干草等有机粉尘引发)、无机粉尘(像长期接触石英粉尘可导致相关间质性肺炎)等,此类情况在有相应职业暴露或生活环境接触史的人群中易发生。
药物因素相关: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等)、心血管药物(如胺碘酮等)等可能引发间质性肺炎,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肺部情况,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使用时风险可能更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发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会累及肺部间质组织,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间质性肺炎的概率相对有一定特点,病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度相关。
2.从病理特点角度: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呼吸困难在活动后往往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诊断相关要点
1.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可发现肺间质的异常改变,如网格影、蜂窝肺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间质性肺炎的类型和病变范围。
2.肺功能检查:多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即肺活量、肺总量等降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也常降低,通过肺功能检查能评估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程度。
3.支气管肺泡灌洗:可获取肺泡灌洗液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细胞成分等情况,辅助诊断间质性肺炎的类型等。
4.肺活检:是明确间质性肺炎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包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胸腔镜肺活检等,能为精准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1.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需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治疗时要更谨慎权衡药物的收益与风险,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可能下降。
2.儿童:相对少见,病因可能有感染(如某些病毒感染后可引发间质性肺炎)等,诊断和治疗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血氧等情况变化。
3.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间质性肺炎患者:需同时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控制,在治疗间质性肺炎时要考虑到自身免疫调节相关药物的使用对整体病情的影响,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阶段需特别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四、预后相关
间质性肺炎的预后因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预后相对较差,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受到影响;而由可逆因素引起的继发性间质性肺炎,如及时去除环境因素、停用相关药物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能得到改善,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长期随访监测肺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