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氧疗、呼吸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肺减容术、肺移植术),73岁老人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使用、氧疗、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等方面。
一、一般治疗
1.氧疗:对于肺气肿患者,若存在低氧血症,应进行氧疗。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研究表明,长期低流量吸氧能够延长肺气肿患者的生存期。一般吸氧流量为1-2升/分钟,每天吸氧时间最好不少于15小时。
2.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肌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是让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训练2-3次。呼吸康复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例如,从短距离散步开始,逐渐增加散步的距离和速度。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沙丁胺醇有气雾剂和片剂等剂型,气雾剂可迅速起效,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片剂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使支气管舒张。可通过气雾剂或雾化溶液的方式给药,气雾剂使用方便,雾化溶液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能有效使用气雾剂的患者。
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但氨茶碱的治疗窗较窄,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心律失常等,使用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2.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且反复加重的肺气肿患者,可考虑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但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一般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并定期监测口腔和肺部情况。
三、手术治疗
1.肺减容术:适用于经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符合特定影像学标准的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通过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改善剩余肺组织的通气和血流分布,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该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肺功能等情况后才能决定是否适合手术。
2.肺移植术:对于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肺移植术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肺移植面临供体短缺、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问题,而且手术风险较高,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四、特殊人群(73岁老人)的注意事项
73岁老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药物使用方面: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例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心悸、手抖、口腔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避免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使用新的药物前要向医生说明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2.氧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吸氧时要注意吸氧装置的安全和正确使用,避免吸氧流量过大等情况。同时,要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调整氧疗方案。
3.康复训练方面:呼吸康复训练和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休息。
4.定期复查:要定期复查肺功能、胸部影像学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