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骨折的处理包括现场初步处理、医疗场所的诊断与评估、治疗方式选择及康复与随访。现场要确保安全、适当体位及止血等;医疗场所需行影像学检查和全身状况评估;治疗分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注意不同人群)和手术(适用于移位明显等,考虑不同人群风险);康复期进行适度锻炼,需定期随访,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随访重点及注意事项。
当发生胸骨骨折时,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二次损伤。如果患者有明显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过多搬动,尤其是怀疑有合并胸部脏器损伤时。可以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对于有伤口出血的情况,应进行简单的压迫止血。
不同年龄人群在现场处理时需注意:儿童胸骨骨折相对较少见,由于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好,骨折移位可能相对不明显,但仍需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老年人胸骨骨折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等,现场处理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医疗场所的诊断与评估
影像学检查:患者需尽快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初步发现胸骨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对于骨折情况复杂或怀疑有合并胸腔内脏器损伤时,还需进行胸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胸骨骨折断端的细节以及是否合并有肺部挫伤、胸腔积液等情况。
全身状况评估: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同时要检查是否有其他部位合并伤,如果有颅脑损伤、腹部脏器损伤等需同时进行相应处理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腹部体征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评估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相关影响,老年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整体状况的影响程度。
治疗方式选择
保守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或移位较轻、生命体征稳定且不合并严重胸腔脏器损伤的胸骨骨折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一般采用胸带外固定制动,固定时间通常为3-4周。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胸痛情况、呼吸状况等,定期复查胸部X线或CT,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不同人群的保守治疗注意事项:儿童进行胸带固定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呼吸和生长发育,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老年人保守治疗时要更加关注其心肺功能变化,因为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固定期间要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
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胸骨骨折移位明显,估计骨折断端可能会损伤纵隔内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或者合并有严重胸腔脏器损伤需要同时手术处理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不锈钢丝、钢板等。
手术风险及特殊人群考虑:儿童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一般尽量首选保守治疗,若必须手术要考虑内固定材料对骨骼生长的影响以及手术创伤对儿童身心的影响;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手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康复与随访
康复锻炼:在骨折固定期间,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以促进肺部扩张,预防肺部并发症。在骨折愈合后期(一般为固定4周左右),可逐渐进行胸廓的活动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儿童在康复锻炼时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力逐步增加锻炼强度;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更加缓慢温和,防止因锻炼不当导致骨折再移位或其他损伤。
随访: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复查,一般在骨折固定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胸部X线或CT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康复建议。不同年龄患者随访频率和重点可能略有差异,儿童要关注骨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要关注骨折愈合与基础疾病控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