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宫颈部位恶性肿瘤,由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而来,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早期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等,晚期有继发症状,检查有细胞学、HPV、阴道镜及活检等,治疗依分期等综合制定;宫颈糜烂曾为病名,现以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一般无症状,部分有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可发现,无需治疗,合并炎症时针对炎症处理,生理性异位注意外阴清洁。
一、定义与本质
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由宫颈上皮内瘤变逐渐发展而来,其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是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等手段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的疾病。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名词,在2008年妇产科教材中已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管外口,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变化,通常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二、症状表现
宫颈癌: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阴道排液,多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液体;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继发症状。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年轻患者可能更早出现接触性出血,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因为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等。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尤其是有高危HPV感染史的女性,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应高度警惕宫颈癌。
宫颈糜烂: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但白带性状多为透明或白色,无明显异味,也不会出现如宫颈癌晚期的那些严重继发症状。在妊娠期或青春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可能出现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更明显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无需过度担忧。
三、医学检查与诊断
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筛查是否有异常细胞。
HPV检测: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阴道镜检查:如果TCT或HPV检测发现异常,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直接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并在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的频率有所不同,一般建议25-64岁有性生活的女性每3-5年联合进行TCT和HPV检测,65岁以上且既往筛查结果良好的女性可适当减少筛查频率。
宫颈糜烂: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发现,医生肉眼观察宫颈外观,若为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表面呈红色颗粒样改变,但边界清楚。一般不需要进行病理活检等有创检查,除非需要与宫颈病变相鉴别时才会考虑进一步检查。对于妊娠期女性发现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只需定期观察,因为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异位的柱状上皮可能会回缩至宫颈管内。
四、治疗原则
宫颈癌:治疗方案需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等综合制定。早期宫颈癌(如Ⅰ期、ⅡA期等)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化疗;中晚期宫颈癌多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也可考虑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治疗耐受性和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保留生育功能等问题,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宫颈糜烂:一般无需治疗,对于合并有宫颈炎等情况的患者,主要针对炎症进行相应处理,如存在细菌感染时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但治疗的核心不是针对所谓的“宫颈糜烂”本身。对于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女性,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等,以维护阴道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