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需先现场正确搬运并初步评估生命体征,通过X线、CT、MRI等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颈部固定、药物)和手术(有指征时选前路或后路等方式),康复包括早期四肢主动活动和后期适当颈部活动训练,以促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急救处理
1.现场搬运:
对于怀疑颈椎骨折的患者,首先要保持患者颈部稳定,绝对禁止随意搬动患者头部和颈部,应使用硬板担架,由3-4人同时平托患者,使患者身体呈平直状态,避免颈部扭曲。这是因为颈椎骨折后,颈部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脊髓进一步损伤,加重病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现场搬运时都需要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以防止脊髓损伤加重。
2.初步评估:
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能需要立即进行气道管理,如清除口腔异物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肺功能较弱的情况,更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医疗检查与诊断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颈椎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初步了解颈椎的骨骼结构,发现明显的骨折移位等情况,但对于一些轻微的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可能显示不清晰。不同年龄的人群,X线检查的意义相似,但儿童骨骼发育未完全,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质结构,对于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对于一些复杂的颈椎骨折,CT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MRI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脊髓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能够发现脊髓是否有损伤、水肿等情况。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患者,MRI检查尤为重要,不同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无特殊差异,但需要注意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的患者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
三、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颈部固定:对于一些轻度的颈椎骨折,如稳定性骨折,可以采用颈部支具或颈托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颈部的症状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固定要求有一定差异,儿童颈部固定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影响颈部正常发育。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等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等情况,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病史,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要谨慎评估风险。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不稳定的颈椎骨折、伴有脊髓压迫的颈椎骨折等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颈椎的稳定性,解除脊髓的压迫,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手术指征基本一致,但手术风险和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对于颈椎前路骨折伴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可能会选择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通过前路手术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并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以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在骨折固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四肢的主动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强度和内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和医生的监督下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早期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引起不适。
2.后期康复:
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逐渐增加颈部的康复训练,如颈部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个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以促进颈部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