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各指标有正常范围,指标升高提示存在肝纤维化,指标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肝纤维化可能,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等)及不同病史患者需考虑各自特殊情况来评估肝纤维化状况。
一、肝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及正常范围
(一)透明质酸(HA)
正常范围一般在0~120ng/mL。其意义在于它是由间质细胞合成,主要由肝内皮细胞摄取分解,当肝纤维化时,肝细胞受损,对HA的摄取分解能力下降,血清中HA水平升高,可反映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肝纤维化程度。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儿童肝脏生理功能与成人有差异,儿童HA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也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内,需要结合儿童具体情况及检测方法来综合判断;对于有肝脏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等,HA的变化更需要动态监测,因为基础病史可能影响HA的代谢及水平。
(二)Ⅲ型前胶原肽(PⅢP)
正常范围通常在0~120ng/mL。它是反映胶原合成的指标,肝纤维化时,胶原合成增加,血清中PⅢP水平升高,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正常范围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功能逐渐衰退,PⅢP正常范围可能相对成人会有一定波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的人群,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可能影响PⅢP的代谢,使其正常范围的判断需要考虑饮酒史等因素;有肝纤维化相关病史的患者,监测PⅢP变化对于病情监测很重要。
(三)Ⅳ型胶原(Ⅳ-C)
正常范围一般在30~140ng/mL。Ⅳ型胶原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时,基底膜合成增加,血清中Ⅳ-C水平升高,能反映肝窦毛细血管化及肝纤维化程度。在儿童中,其正常范围需依据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及检测方法来确定,比如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完全成熟,Ⅳ-C正常范围与年长儿童不同;对于女性患者,一些生理周期等因素一般对Ⅳ-C正常范围影响不大,但如果合并肝脏疾病,就需要结合肝脏病情来判断;有肝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监测Ⅳ-C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倾向。
(四)层粘连蛋白(LN)
正常范围多在50~180ng/mL。它是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高压密切相关,肝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可能影响肝脏代谢,进而影响LN正常范围的判断;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特殊病史的患者,LN的变化对于评估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LN升高可能提示肝纤维化程度较重。
二、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意义及相关情况
(一)指标升高的意义
当上述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升高时,往往提示存在肝纤维化。例如HA升高常见于各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纤维化,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等;PⅢP升高可见于活动性肝纤维化;Ⅳ-C升高提示肝纤维化形成;LN升高也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相关。不同指标升高还可能提示不同的肝纤维化病因及病情阶段,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肝纤维化可能有其特定的指标变化特点。
(二)指标正常的局限性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肝纤维化的可能。因为有些早期肝纤维化患者,其血清学指标可能还未出现明显升高;或者一些特殊类型的肝纤维化,可能指标变化不典型。例如部分酒精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指标可能在正常范围,但肝脏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纤维化,这就需要结合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肝穿刺活检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肝脏代偿能力等与成人不同,单纯指标正常更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全面评估肝脏情况;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指标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肝脏是否有纤维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