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宿主因素有年龄(老年人因机体衰退易患病)、基础疾病(如COPD、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影响)、生活方式(长期吸烟、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降低免疫力);环境因素包含空气污染(刺激损伤呼吸道黏膜)和气候因素(季节变化、寒冷空气刺激等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流感病毒感染在冬春季节较为多见,通过空气传播。对于成人来说,如果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会侵袭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引发炎症。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受损,纤毛功能障碍,使得气道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加重支气管肺炎的病情。腺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成人支气管肺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播,感染后会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也是引起成人支气管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健康人吸入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后即可被感染。成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支原体可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支气管和肺部的炎症。一般来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较长,起病相对较缓慢,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较长时间。
宿主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减弱,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支气管肺炎。例如,老年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进一步受损,发生支气管肺炎的风险增加。而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也可能更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但成人中主要是老年人因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成为高危人群。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成人,其气道存在慢性炎症,气道黏膜受损,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肺部的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力下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支气管肺炎的概率较高,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恢复较慢。此外,患有心力衰竭的成人,肺部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出现肺部淤血,为病原体的滋生创造了条件,也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成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气道的纤毛功能,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例如,长期吸烟可导致气道炎症,使支气管的黏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支气管肺炎。另外,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成人更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比如长期过度劳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当有病原体侵入时,难以有效抵御,增加患病风险;营养不良会使机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样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如PM2.5、PM10等)、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污染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损伤气道上皮细胞,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成人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可被吸入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引起炎症反应,同时还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成人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支气管肺炎。
气候因素:季节变化、寒冷空气刺激等气候因素也与成人支气管肺炎的发生有关。在寒冷的季节,人体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而且寒冷空气可刺激呼吸道,导致支气管痉挛,分泌物排出不畅,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感染。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成人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肺炎。此外,气候变化剧烈时,如由温暖突然转为寒冷,也会使成人的呼吸道难以适应,增加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