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发病部位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病因有感染和理化因素,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咽喉炎发病部位为咽部和喉部,病因有感染和用嗓过度,表现为咽部不适、声音嘶哑等,诊断靠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
一、发病部位
支气管炎:主要发病部位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影响引发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也易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咽喉炎:发病部位为咽部和喉部。教师、歌手等用嗓较多的人群,咽喉部长期处于紧张用嗓状态,局部黏膜易受损,增加咽喉炎发病风险;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咽喉部防御功能下降,也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咽喉炎。
二、病因
支气管炎:
感染因素: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是常见病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感染病毒后更易累及支气管引发炎症;老年人免疫力衰退,细菌感染支气管炎的几率相对增加。
理化因素: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粉尘等,会损伤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长期处于污染工作环境的人群,接触此类理化因素机会多,支气管炎发病风险高。
咽喉炎: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为主,细菌感染常见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儿童在集体生活环境中,病毒传播易引发咽喉炎;抵抗力差的老年人,细菌感染咽喉炎的可能性增大。
用嗓过度:长期过度用嗓,如教师连续上课、歌手长时间高强度演唱等,会使咽喉部黏膜受损,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气促,儿童由于气管较细,喘息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症状易加重,长期支气管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功能下降,活动耐力降低。
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病情较重时可闻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散在干、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
咽喉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异物感等,喉部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咽喉炎时可能因咽部疼痛而出现拒食、哭闹等表现;老年人咽喉炎全身症状相对可能不典型,但局部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体征: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喉部可见声带充血、水肿等。
四、诊断方法
支气管炎: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急性期可无明显异常,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儿童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遵循合理检查原则;老年人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评估肺部情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C反应蛋白(CRP)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咽喉炎:
体格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喉部情况,直接观察咽部及喉部黏膜的病变情况。儿童进行喉镜检查时需安抚好患儿,避免不配合;老年人检查时要注意其耐受性。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可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明确病毒类型;细菌感染时,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五、治疗原则
支气管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和吸入刺激性气体。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老年人需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止咳、祛痰、平喘药物,如氨溴索(祛痰)、沙丁胺醇(平喘)等。有感染证据时,可选用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咽喉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少说话,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要避免食用过烫、过硬的食物;老年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含片(如碘喉片)等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