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损伤后先制动休息、冷敷,然后就医经影像学和体格检查诊断,再根据轻度、中度、重度损伤分别采取休息康复锻炼或固定治疗、手术等处理,恢复后要注意日常保护、加强锻炼、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关节再次损伤,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1.制动休息:立即停止导致关节损伤的活动,让受伤关节保持静止,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若因跑步导致膝关节损伤,应马上停下脚步,找地方坐下或躺下,使膝关节不再受力。对于儿童,要避免其继续玩耍,防止损伤加重。
2.冷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关节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以踝关节损伤为例,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踝关节部位。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温度和冷敷时间,避免冻伤。
二、就医检查与诊断
1.影像学检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X线、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X线可初步判断是否有骨折等情况;CT对于一些复杂骨折的诊断更清晰;MRI能准确显示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比如怀疑膝关节韧带损伤,MRI检查能明确韧带是否断裂及损伤程度。不同年龄人群的检查选择需考虑其配合度等因素,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下进行检查。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受伤关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按压关节周围判断压痛部位、检查关节活动度等。例如检查肩关节损伤时,会活动肩关节并观察是否有异常卡顿或疼痛加剧等情况。
三、根据损伤情况的处理
1.轻度损伤:
休息与康复锻炼:如果是关节周围软组织轻度拉伤等,休息一段时间后可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如膝关节轻度扭伤,在疼痛缓解后可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即伸直膝关节,用力绷紧大腿肌肉,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需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
药物辅助(可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阿司匹林等,但儿童应谨慎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2.中度损伤:
固定与治疗:若有关节韧带部分损伤等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支具或石膏进行固定。例如踝关节韧带部分损伤,用支具固定踝关节使其处于功能位,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和感觉情况,儿童固定时要确保舒适且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康复治疗:固定拆除后,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等)和渐进性的关节活动度及力量训练。物理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力量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3.重度损伤:
手术治疗:对于关节内重要结构如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严重损伤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多需通过关节镜手术进行韧带重建。手术的选择和实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儿童手术需充分评估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术后康复:手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康复计划会根据手术方式和恢复情况制定,包括早期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的力量和平衡训练等。康复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且要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
四、日常注意事项与预防
1.日常保护:在关节损伤恢复后,要注意对关节的保护。例如,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要适当休息,避免关节过度劳累;运动时要佩戴合适的护具,如打篮球时佩戴护膝等。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其正确使用运动护具,并避免进行过于剧烈危险的运动。
2.加强锻炼:平时要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可以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游泳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能在不增加关节负荷的情况下锻炼肌肉力量;骑自行车也能锻炼下肢关节周围肌肉。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方式,如儿童版的游泳课程、平衡车骑行等。
3.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关节损伤。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尤其是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和关节健康的营养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饮食安排有所不同,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成年人要注意控制体重和合理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