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早期可有无明显症状或微量白蛋白尿,进展期有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视力轻度下降等,增殖期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有肢体麻木、刺痛等,自主神经病变累及多系统有相应症状;糖尿病足早期有足部皮肤干燥等,进展期有溃疡、感染、坏疽等
一、糖尿病肾病
1.早期症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重要标志,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可能轻度升高,与高血糖导致肾小球高滤过有关,在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需关注尿蛋白情况来早期发现。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监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要定期检查尿蛋白等指标。
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同时可伴有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出现水肿,这是因为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引起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还可能出现高血压,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非增殖期症状: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轻度下降、视物模糊,尤其在看精细物体时更明显,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等改变。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对较晚,但一旦发生也需重视,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视网膜病变进展可能较快;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眼部结构可能有一定退变,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但同样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
2.增殖期症状:病情进展到增殖期时,会出现新生血管形成,可导致玻璃体出血,患者突然出现视力明显下降,甚至仅存光感。还可能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进一步加重视力损害,出现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日常的阅读、行走等活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刺痛、灼热感等,呈对称性分布,通常从手足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患者可能感觉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一样的感觉异常,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肢体感觉减退甚至消失,影响患者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知,容易导致烫伤、外伤等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类似,但儿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对少见,中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且随着病程延长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无力,影响运动功能,比如行走困难等。
2.自主神经病变症状: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可能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患者站立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消化系统方面,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泌尿系统方面,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男性患者还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等。
四、糖尿病足
1.早期症状:足部皮肤干燥、发凉,皮肤颜色改变,如呈暗红色或苍白,足部感觉减退,对温度、疼痛等刺激不敏感,患者可能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比如鞋子摩擦、小的外伤等。不同年龄患者足部情况有差异,儿童糖尿病足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等因素及高血糖共同作用有关;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循环本身可能较差,合并糖尿病足时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愈合相对困难。
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足部可出现溃疡、感染,溃疡可深达皮肤深层甚至肌肉、骨骼等,感染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坏疽,根据坏疽的范围可分为不同程度,如局限性坏疽、大面积坏疽等,坏疽部位可出现发黑、坏死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