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胸膜增厚是脏层或壁层胸膜因多种原因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厚度增加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炎症(结核性、细菌性胸膜炎)、创伤、恶性肿瘤侵犯等,临床表现因增厚程度而异,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需针对病因及对症,预后与增厚程度及是否及时治疗等有关,不同人群有差异。
一、肺胸膜增厚的定义
肺胸膜增厚是指脏层或壁层胸膜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厚度增加的病理状态。胸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正常胸膜很薄,在病理情况下会出现增厚改变。
二、常见病因
1.炎症因素
结核性胸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是导致肺胸膜增厚较常见的原因。当结核性胸膜炎发生时,炎症刺激胸膜,引起胸膜充血、水肿,随后纤维蛋白沉积、细胞浸润,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胸膜增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肺胸膜增厚的情况并不少见,儿童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若免疫反应引发胸膜炎,就可能出现此类病理改变。对于有结核接触史、出现胸痛、咳嗽等症状的儿童,需警惕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肺胸膜增厚的可能。
细菌性胸膜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累及胸膜,引发胸膜炎性反应,也可导致胸膜增厚。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成年人因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患有肺炎等基础疾病未及时控制,也易并发细菌性胸膜炎进而出现胸膜增厚。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营养不良等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细菌性胸膜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增加肺胸膜增厚的可能性。
2.创伤因素
胸部外伤:胸部受到撞击、刺伤等外伤时,可能导致胸膜受损,引起出血、炎症反应,后续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可导致胸膜增厚。例如交通事故中胸部受到撞击的患者,很可能出现胸膜损伤,进而引发胸膜增厚。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因胸部外伤导致肺胸膜增厚,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等过程中发生胸部外伤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注意防护。
3.其他因素
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如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会刺激胸膜产生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胸膜增厚。这种情况在中老年患者中相对多见,有恶性肿瘤病史或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中老年患者,需排查肿瘤胸膜转移导致肺胸膜增厚的可能。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轻度增厚: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
中度及重度增厚:可出现胸痛,多为隐痛或刺痛,在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可加重。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胸膜增厚限制了肺的扩张,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对于儿童患者,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活动耐力下降等,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玩耍时较容易疲劳、气短。
2.体征表现
医生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胸廓活动度减小,叩诊可能呈浊音等异常体征。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可初步发现胸膜增厚的情况,表现为胸膜部位的密度增高影,肋膈角变钝等,但对于一些轻微的胸膜增厚可能显示不清晰。
2.胸部CT:是诊断肺胸膜增厚较为敏感和准确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胸膜增厚的范围、程度,还可帮助鉴别引起胸膜增厚的病因,如区分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性胸膜增厚等。例如通过胸部CT可以看到胸膜增厚呈片状、条索状等不同形态,以及是否伴有胸腔积液、胸膜结节等情况。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肺胸膜增厚,需进行抗结核治疗;若是细菌性胸膜炎,需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肿瘤侵犯胸膜导致的增厚,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对症治疗: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2.预后
若能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轻度的肺胸膜增厚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胸膜增厚严重,已经造成较为严重的肺功能损害,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由于机体的修复能力等与成人有差异,在治疗和预后方面需更加谨慎评估,及时干预以促进更好的恢复。
总之,肺胸膜增厚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胸膜病理改变,通过明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并结合对症支持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需综合评估并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