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患有哮喘需从症状表现排查、相关检查辅助判断及综合病史等因素评估入手。症状表现有反复发作喘息、慢性咳嗽、胸闷等;相关检查包括肺功能(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过敏原检测、胸部X线或CT检查;综合病史要考虑家族病史、发病环境及诱因,最终通过多方面评估由专业医生诊断是否患哮喘
一、症状表现排查
1.喘息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是哮喘较为典型的表现,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这种喘息是由于气道痉挛等原因导致,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呼吸时伴有高调的喘鸣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胸廓起伏明显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喘息表现可能因身体机能差异有所不同,比如幼儿可能以鼻翼扇动等为主要喘息相关表现。
2.咳嗽症状:慢性咳嗽可能是哮喘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有些患者咳嗽呈刺激性干咳,夜间及凌晨咳嗽较为明显,长期咳嗽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不同性别在咳嗽表现上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咳嗽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与哮喘的关联,有哮喘家族病史的人群出现咳嗽时需更警惕是否为哮喘相关表现。
3.胸闷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闷塞感,活动后胸闷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气道狭窄影响了肺部的通气功能,从而导致胸部出现不适感觉,不同年龄人群胸闷的感受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晰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与胸闷相关的异常状态。
二、相关检查辅助判断
1.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FVC%等指标会下降。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气流受限情况,比如FEV/FVC%低于正常预计值下限(一般为70%)提示存在气流受限。不同年龄儿童的肺功能正常预计值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可依据儿童年龄等因素来判断其肺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有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肺功能检查能更准确评估肺部通气功能状况。
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如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有助于诊断哮喘。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但怀疑哮喘的患者可进行该试验,不同性别在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判断上无本质差异,但有基础肺部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进行试验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以测定气道的反应性。常用组胺或乙酰甲胆碱激发,使气道发生收缩,通过观察FEV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气道反应性高低。如果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存在高反应性,对哮喘诊断有重要意义,有严重心肺疾病等病史的人群一般不适合做该试验,需根据个体病史等情况综合考量。
2.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查找过敏原。如果检测出对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因接触过敏原而诱发哮喘,不同生活环境下接触过敏原的概率不同,比如生活在花粉较多地区的人群更容易检测出花粉相关过敏原阳性,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可能相对较高。
3.胸部X线或CT检查: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者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在缓解期胸部X线大多正常。CT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哮喘或需要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可能有帮助,比如能更清晰观察肺部细微结构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行检查需权衡利弊。
三、综合病史及其他因素评估
1.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那么个体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因为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家族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病史是判断自身是否患哮喘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不同家族中哮喘遗传的概率因家族基因特点不同而有差异。
2.发病环境及诱因:了解发病时的环境因素,比如是否接触了新装修的房屋(可能有甲醛等刺激性物质)、是否处于花粉季等。某些特定环境因素可能诱发哮喘发作,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群患哮喘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生活方式下接触诱因的频率不同,比如经常户外活动的人群在花粉季等更容易接触到相关过敏原从而诱发哮喘。
通过对症状表现的观察、相关检查的进行以及综合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的评估,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哮喘。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哮喘,应及时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