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骨折断端血供不良(与骨折部位、类型及人群相关)、骨折断端接触不佳(分离移位、软组织嵌入)、感染(开放性骨折感染、骨髓炎相关骨折不愈合);全身因素有年龄(儿童特殊情况、老年人愈合能力下降)、健康状况(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吸烟影响骨折愈合)。
骨折断端的血供不良
骨折部位:不同部位的骨折血供差异较大,例如胫骨中下1/3骨折,由于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中上1/3交界处进入骨内,然后向下走行,所以胫骨中下1/3骨折时,骨折远端血供较差,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对于儿童来说,其骨骼血供相对丰富,但如果是儿童的特殊部位骨折,如腕舟骨骨折,由于其血供本身就相对不充足,也较易出现不愈合情况。
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往往会破坏较多的骨膜血管网,使骨折断端血供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严重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的血供破坏严重,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增加。在老年人群中,由于本身骨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即使是相对简单的骨折类型,也可能因为局部血供的基础较差而更容易出现血供不良导致的骨折不愈合。
骨折断端的接触不佳
分离移位:骨折后如果存在明显的分离移位,骨折断端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接触,不利于骨痂的生长和骨折的愈合。例如某些长骨骨折在复位不良的情况下出现分离移位,会阻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对于年轻患者,如果骨折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复位,分离移位持续存在,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增大;而对于老年患者,本身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分离移位更易导致骨折不愈合。
软组织嵌入:骨折处如果有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嵌入,会阻挡骨折断端的对合,影响骨折的愈合。比如开放性骨折时,软组织嵌入的概率增加,若没有及时彻底地清除嵌入的软组织,骨折很可能不愈合。在儿童开放性骨折中,由于儿童的软组织相对较嫩,嵌入后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特别注意及时处理嵌入的软组织以促进骨折愈合。
感染
开放性骨折感染:开放性骨折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而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破坏骨折断端的血供,影响骨组织的修复,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例如严重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若感染控制不佳,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极大。对于老年开放性骨折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更难控制,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也更高。
骨髓炎相关骨折不愈合:骨髓炎是骨折后感染的严重并发症,骨髓炎会导致骨组织的破坏、死骨形成等,使得骨折难以愈合。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会持续破坏骨折部位的骨结构和血供,造成骨折不愈合。在儿童骨髓炎相关的骨折不愈合中,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处理起来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控制感染和促进骨折愈合等多方面因素。
全身因素
年龄
儿童:儿童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严重的骨折损伤、感染等,也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一般来说,儿童的骨折不愈合相对较少见,但并非完全没有。例如一些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的儿童发生骨折后,由于自身骨代谢等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愈合能力下降,主要与老年人的骨代谢减缓、骨质量下降、血液循环较差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骨的形成和吸收失衡,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老年人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相对较高,比如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而髋部骨折后骨折不愈合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健康状况
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钙、磷等营养素缺乏会影响骨折愈合。蛋白质是骨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参与胶原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钙、磷是骨组织的主要成分。例如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骨折后骨折愈合往往延迟甚至不愈合。对于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老年人,本身营养状况可能较差,骨折后更容易出现因营养不良导致的骨折不愈合。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阻碍胶原合成,同时还会导致血管病变,影响骨折断端的血供,从而影响骨折愈合,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愈合过程往往受到明显抑制,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对于患有代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以促进骨折愈合。
吸烟: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减少骨折断端的血供,同时还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的形成。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吸烟都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有吸烟习惯的骨折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其戒烟,以提高骨折愈合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