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植骨术(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植骨)、内固定术(钢板、髓内钉内固定)、截骨术;非手术治疗有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刺激治疗(直流电、脉冲电磁场刺激),且儿童和老年骨不连有各自不同的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
(一)植骨术
1.自体骨植骨:自体骨是骨愈合的最佳移植物,具有骨诱导、骨传导和骨生成作用。比如从髂骨取骨进行植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自体骨植骨治疗骨不连的愈合率较高,能为骨缺损部位提供骨重建的基础。其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不连,尤其对于简单的骨不连病例效果较好,但取骨部位会有一定创伤。
2.异体骨植骨:异体骨植骨可分为同种异体骨和异种异体骨植骨,同种异体骨相对应用较多。异体骨植骨能提供骨传导作用,但存在免疫排斥等风险,不过随着技术发展,经过处理的异体骨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对于一些自体骨来源不足的骨不连患者可作为选择,但愈合效果可能稍逊于自体骨植骨。
3.人工骨植骨:包括一些生物陶瓷等人工骨材料,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为新骨生长提供支架结构。在一些骨缺损不严重的骨不连治疗中应用,其优势在于来源相对稳定,不需要额外取骨等创伤,但骨诱导作用相对较弱,常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使用。
(二)内固定术
1.钢板内固定:钢板内固定是常用的固定方式,通过钢板将骨折端牢固固定,为骨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对于长骨骨不连等情况,合适的钢板固定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例如在股骨骨不连治疗中,钢板内固定可以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促进骨愈合,但需要注意钢板的选择要根据骨折部位、骨缺损情况等因素,同时手术操作要精细,避免对局部血运造成过多破坏。
2.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适用于长骨骨干的骨不连,尤其是髓腔较适合的部位。髓内钉固定具有生物力学优势,能更好地保持骨折端的轴向力线,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干扰。如胫骨骨不连,髓内钉内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促进骨愈合,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端情况,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措施。
(三)截骨术
当骨不连伴有成角、旋转或短缩畸形时,截骨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截骨矫正畸形后再进行固定和植骨等处理,能为骨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胫骨骨不连伴有明显成角畸形时,截骨矫正畸形后配合植骨和内固定,可促进骨的愈合,恢复肢体的正常力线和功能,但截骨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截骨不愈合等情况,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二、非手术治疗
(一)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刺激成骨细胞活性等有关。多项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提高骨不连的愈合率,尤其对于一些新鲜的骨不连或者轻度骨缺损的骨不连有一定效果。它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较小,适用于一些不愿意接受手术或者基础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但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且并非所有骨不连患者都能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二)电刺激治疗
1.直流电刺激:通过在骨折端施加直流电,促进骨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调节骨代谢有关。临床研究显示,直流电刺激可以提高骨不连的愈合率,尤其对于一些骨折端血运较差的骨不连有一定帮助,但治疗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患者配合。
2.脉冲电磁场刺激:脉冲电磁场刺激是利用电磁场的作用来促进骨愈合。它能刺激骨组织的成骨反应,对于骨不连的治疗有一定效果,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骨不连,尤其对于延迟愈合的骨不连可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治疗过程相对安全,患者易于接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骨不连
儿童骨不连相对较少见,但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在治疗方法选择上,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刺激治疗等,因为儿童骨骼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同时,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内固定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避免过早取出内固定物等情况,要密切关注儿童骨不连部位的生长和功能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功能评估。
(二)老年骨不连
老年骨不连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在治疗方法选择上,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骨不连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刺激治疗等。如果需要手术治疗,要注意手术操作的轻柔,减少对骨质量的进一步破坏,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以促进骨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老年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注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