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后需从卧床休息与体位、饮食营养、康复锻炼、防止并发症、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卧床休息要保证时间和正确体位;饮食需营养均衡且多饮水;康复锻炼早期做四肢活动,后期逐步进行腰部锻炼;要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还需按要求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等情况。
一、卧床休息与体位
1.卧床时间要求:腰椎骨折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来说,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卧床时间通常为6-8周;而不稳定性腰椎骨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卧床,有时甚至可达12周左右。卧床期间要保证身体平直,避免扭曲腰部,以减少骨折部位的进一步移位。例如,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若为稳定性腰椎骨折,遵医嘱卧床6周左右后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逐渐进行翻身等活动,但仍需避免腰部受力。
2.体位调整:卧床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保持腰椎的生理前凸,这样有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恢复。对于儿童腰椎骨折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注意正确的体位保持,避免不良体位影响骨折愈合及脊柱的正常发育,一般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制动,且体位调整需更加精细,密切关注骨折部位情况。
二、饮食营养
1.营养均衡:骨折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牛奶、虾皮、豆制品等是良好的钙来源;维生素C、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可多吃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坚果(富含维生素E等)以及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老年腰椎骨折患者,本身可能存在钙流失增加等情况,更要注重钙和维生素的补充;儿童腰椎骨折患者则要保证营养全面以满足生长发育和骨折修复的需求。
2.多饮水:卧床期间患者活动减少,容易发生便秘,所以要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可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以保持尿液通畅,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同时也有助于软化大便,预防便秘。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或儿童患者,要注意适当提醒和帮助饮水,防止因饮水不足导致相关问题。
三、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在卧床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四肢的主动活动,包括握拳、屈伸手指、屈伸膝关节、踝关节等,每天可多次进行,每次每个动作可做10-15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进行适当的四肢活动,根据其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相对较差,早期锻炼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2.后期锻炼:当骨折达到一定愈合程度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肌肉的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五点支撑法具体操作是: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每次可做10-15次,每天3-4组。随着骨折进一步愈合,还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如进行拱桥式锻炼等。但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早或过度锻炼导致骨折移位等不良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后期锻炼的强度和方式要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要注重安全性和适合其生长发育特点,老年患者则要关注身体耐受程度。
四、防止并发症
1.压疮预防:由于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容易发生压疮。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贴等。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更要注意翻身频率和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也需加强压疮预防措施。
2.肺部感染预防:卧床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可定时为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咳嗽无力的患者,更要加强护理。儿童患者要注意其呼吸情况,帮助其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患者本身呼吸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更要重视肺部感染的预防。
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多饮水、多排尿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袋等。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儿童患者留置导尿管时要特别注意无菌和护理的规范性;老年患者若存在泌尿系统相关问题,更要加强预防。
五、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安排:腰椎骨折后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在卧床1-2周后进行首次复查,了解骨折部位的对位对线情况;之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每隔1-2个月复查一次X线等检查,以观察骨折的愈合进度。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复查频率可能相对更高;老年患者骨折愈合较慢,复查也需按时进行,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2.复查内容:复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观察骨折线情况、骨折愈合程度等,必要时可能会进行CT等检查更详细了解骨折部位情况。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锻炼方案和给出下一步的治疗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