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退变致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引发症状的疾病,发病机制包括机械压迫和炎症反应,临床表现有疼痛、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年轻人群要纠正不良姿势、加强锻炼,中老年人群要关注整体状况、评估全身情况,特殊职业人群要注意纠正工作姿势、加强保健锻炼。
一、定义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颈椎退变等因素,导致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相应症状的疾病。颈椎的退变包括椎间盘的退变、椎体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等,这些退变因素可对神经根产生机械性压迫或刺激,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发病机制
(一)机械压迫因素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不良姿势等因素影响,椎间盘发生退变,髓核突出或脱出,可直接压迫相邻的神经根。例如,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就可能压迫走行于其旁边的神经根。
2.骨质增生:椎体边缘、关节突关节等部位可出现骨质增生,增生的骨赘如果压迫到神经根,也会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如钩椎关节增生,可从侧方压迫神经根。
(二)炎症反应因素
神经根受到压迫后,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神经根水肿,进一步加重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症状更加明显。炎症介质的释放会使神经根的敏感性增加,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可能会更剧烈。
三、临床表现
(一)疼痛症状
1.颈部疼痛:患者常感到颈部疼痛,多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肩部、背部等部位。这种颈部疼痛往往与颈部的活动有关,在颈部活动时可能会加重。
2.上肢放射性疼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之一。疼痛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行方向放射,例如,若颈5-6神经根受压,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桡侧、手拇指、食指部位;颈6-7神经根受压,疼痛可放射至前臂背侧、中指部位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电击样痛、刺痛、烧灼样痛等。
(二)感觉异常
患者可出现上肢皮肤感觉减退、过敏等情况,比如对痛觉、温度觉的感知出现异常。有的患者会感觉上肢麻木,麻木范围与神经根受压区域相关。
(三)运动功能障碍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上肢肌肉力量减弱,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肌肉萎缩。例如,手部的小肌肉可能会出现萎缩,导致患者握力下降,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拿东西不稳等。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颈部是否有外伤史、日常姿势习惯等情况。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体格检查
1.压痛点检查:在颈部特定部位按压时,可诱发上肢放射性疼痛,这对神经根受压的定位有一定帮助。
2.神经根牵拉试验:医生牵拉患者上肢,同时向相反方向牵拉颈部,若诱发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加重,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刺激。
3.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头偏向患侧,医生用手向下按压头部,若诱发上肢放射性疼痛,则考虑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体骨质增生情况、椎间隙狭窄等情况,对颈椎病的初步诊断有一定价值。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质结构,如椎间盘突出情况、骨质增生的部位和程度等。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脊髓、神经根的水肿等情况,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五、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症状。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物理治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疼痛等症状。
3.颈部制动:使用颈托等装置限制颈部过度活动,为颈部的恢复创造条件,尤其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4.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如进行椎间盘切除、骨赘去除等操作。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综合判断。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年轻人群
年轻人群多因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治疗中应强调纠正不良姿势,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如进行颈部伸展运动等。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不良姿势,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活动颈部,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
(二)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群颈椎退变本身较为明显,在治疗时需更加关注其身体的整体状况。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物理治疗的强度,避免过度牵引等导致颈部不适加重。对于适合手术治疗的中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三)特殊职业人群
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长期低头劳作的手工劳动者等,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颈部姿势,定时改变体位,加强颈部的保健和锻炼。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接受正规的医疗治疗外,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姿势是预防病情反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