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由多种原因引发涉及多方面因素,常见类型溃疡性结肠炎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病变局限呈连续性分布等,克罗恩病是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多部位呈节段性分布等,病因含感染、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症状有消化系统及全身表现,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一般、药物、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
结肠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发的结肠部位炎症性病变,可累及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等组织,其发病机制涉及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
二、常见类型及相关情况
(一)溃疡性结肠炎
多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可延伸至结肠近端,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病程较长者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二)克罗恩病
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多见,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除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病情易反复,可出现瘘管、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三、病因
(一)感染因素
某些细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引发结肠炎症,例如志贺菌感染可导致细菌性痢疾,表现为结肠黏膜的炎症、溃疡等改变。
(二)自身免疫因素
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中,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结肠组织,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结肠持续炎症状态。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可检测到针对结肠黏膜的自身抗体。
(三)遗传因素
部分结肠炎具有遗传易感性,如克罗恩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某些基因的突变与结肠炎的发病相关,研究发现特定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异会增加个体患结肠炎的风险。
(四)环境因素
包括饮食因素(如长期摄入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结肠炎发病风险)、吸烟等,吸烟会显著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风险及病情的严重性。
四、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程度轻重不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有黏液脓血便,每日腹泻次数可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克罗恩病患者腹泻程度相对多样,可为稀便甚至水样便,若伴有结肠受累也可能出现黏液便等。
2.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痛常于排便后缓解,克罗恩病患者腹痛可位于右下腹或脐周,疼痛性质多样,部分患者可因肠道狭窄出现腹痛加重且伴肠梗阻表现。
(二)全身症状
病情活动期可出现发热、乏力、消瘦等,长期慢性炎症还可能导致贫血等,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腹泻、腹痛等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严重程度,有无便血,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包块等,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指标是否正常。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等,炎症活动期常伴有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等。
2.便常规及潜血:观察粪便中有无黏液、脓血,潜血试验是否阳性等,有助于判断肠道炎症情况。
3.自身抗体检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等,克罗恩病患者可检测抗酿酒酵母抗体等,辅助疾病诊断及鉴别。
(四)影像学检查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情况,如溃疡性结肠炎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克罗恩病可见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纵行溃疡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2.钡剂灌肠检查:可观察结肠形态、有无狭窄、龛影等,但对于黏膜病变的观察不如结肠镜直观,多用于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六、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发作期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肠道蠕动,缓解症状。
2.饮食调整:给予易消化、少渣、富含营养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腹泻严重者可能需要暂时禁食并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营养。儿童患者需保证营养均衡以支持生长发育。
(二)药物治疗
根据结肠炎类型选择相应药物,如溃疡性结肠炎可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克罗恩病可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严格依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制定方案。
(三)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肠穿孔、癌变等)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评估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谨慎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结肠炎患者在诊断及治疗中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药物选择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需求,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
(二)老年患者
老年结肠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药物选择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三)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结肠炎患者的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在保证孕妇病情控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