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异常阴道出血、全身症状等表现,其发病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等,感染途径有上行性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血行传播)、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生活因素(性活跃期女性及多个性伴侣者发病风险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经期卫生不良、外阴清洁不当易引发)
一、盆腔炎的症状
(一)下腹疼痛
1.疼痛特点:多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常加重。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育龄女性相对更常见此类症状,若伴有盆腔脓肿等情况,疼痛可能较为剧烈且有特定部位指向。
2.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使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盆腔炎发生风险,进而加重下腹疼痛症状;而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盆腔炎导致的下腹疼痛。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1.分泌物性状:可表现为分泌物增多,呈脓性、伴有异味等。对于不同性别,虽然盆腔炎主要发生在女性,但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不同生理阶段,阴道分泌物异常表现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而有一定差异;男性一般不会患盆腔炎,但需注意自身卫生等情况避免间接影响女性伴侣。
2.与病史关联:若既往有阴道炎等妇科病史未及时规范治疗,容易引发盆腔炎,进而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此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控制盆腔炎进展。
(三)异常阴道出血
1.出血情况:可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或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年龄方面,育龄期女性可能因妊娠相关盆腔炎出现异常阴道出血,而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在盆腔炎时更易出现月经紊乱相关的异常出血;有妇科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术后恢复不佳也可能增加盆腔炎伴异常阴道出血的风险。
(四)全身症状
1.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伴有寒战等。不同年龄人群对发热的耐受及应对方式不同,儿童发热时需特别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等;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更密切监测。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营养摄入等,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加重盆腔炎导致的乏力症状,而合理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乏力状况。
二、盆腔炎的发病原因
(一)病原体感染
1.常见病原体:主要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性活跃的育龄女性是高危人群,这与她们的性活动相关,因为性传播是上述病原体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儿童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一般较少发生盆腔炎,但如果有生殖道畸形等特殊病史,也可能因局部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感染病原体引发盆腔炎。
2.感染途径
上行性感染:病原体从阴道、宫颈上行感染至盆腔,如不洁性生活、不注意经期卫生等情况容易导致病原体上行。女性经期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不注意卫生,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盆腔引发感染;而男性若不注意生殖器官卫生,可能携带病原体传染给女性伴侣,增加女性盆腔炎发病风险。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有阑尾炎病史的患者,如果炎症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炎症可能扩散至盆腔,累及盆腔器官;对于患有腹膜炎的患者,炎症也可能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影响盆腔组织。
血行传播:较少见,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盆腔,如结核菌感染时可通过血行传播引发盆腔结核相关的盆腔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行传播导致的盆腔炎。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手术类型及风险: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内手术操作后,若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感染。不同年龄人群进行宫腔内手术时风险有所不同,对于育龄女性,频繁进行此类手术且术后护理不当,盆腔炎发病风险明显增加;而对于儿童,只有在极特殊的医疗需求下才会进行宫腔内手术,且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规范以降低感染风险。
2.术后感染机制:手术操作破坏了生殖器官的黏膜屏障,为病原体入侵创造了条件,若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或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就容易导致病原体感染引发盆腔炎。例如,刮宫术后阴道流血期间,宫颈口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细菌容易逆行感染盆腔。
(三)性生活因素
1.性活动与年龄:性活跃期女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后女性,这与性活动带来的病原体感染风险增加相关。在性活跃期,女性生殖系统相对处于开放状态,性生活时容易将外界病原体带入阴道、宫颈等部位,进而上行感染盆腔;而绝经后女性由于生殖系统萎缩等原因,病原体感染机会相对减少,但如果有不洁性生活史等情况,仍可能发病。
2.多个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患盆腔炎的风险显著增高,因为多个性伴侣增加了感染不同病原体的几率。不同性别中,男性有多个性伴侣也可能通过性生活将病原体传染给女性伴侣,导致女性盆腔炎发病。
(四)个人卫生习惯
1.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为病原体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若不注意经期卫生,如使用不洁卫生巾、经期性生活等,容易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盆腔炎。例如,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卫生巾,其透气性差,会使会阴部处于潮湿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盆腔炎发病风险。
2.外阴清洁不当:不注意外阴清洁,阴道分泌物积聚,容易滋生细菌,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不同年龄人群对外阴清洁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皮肤娇嫩,需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并正确清洁;育龄女性则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但也不宜过度清洁,以免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