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疫苗接种及急性加重期治疗等。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氧疗针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治疗涵盖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疫苗接种包括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药物治疗(含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氧疗及机械通气。特殊人群治疗需各有侧重,老年、儿童、女性及吸烟史患者均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舒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如沙丁胺醇,能快速缓解症状,但长效制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可长效扩张支气管,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适用于夜间症状明显或运动诱发哮喘的慢阻肺患者。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使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改善,尤其适用于有吸烟史的慢阻肺患者。
3.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呼吸中枢和心肌,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需注意其治疗窗较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等,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适用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但可能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能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但长期口服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
(三)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如罗氟司特,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4,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适用于重度且反复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但可能引起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二、氧疗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吸氧时间>15h/d,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60mmHg和(或)使SaO升至90%以上。长期氧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患者。
三、康复治疗
(一)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可增加气道外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改善通气。
2.腹式呼吸: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尽量将气呼出,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
(二)运动训练
包括下肢运动和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可采用快走、慢跑、登楼梯等方式,上肢运动可进行太极拳、上肢功率车等训练,运动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但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疲劳。
(三)营养支持
慢阻肺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尤其是体重指数(BMI)<21kg/m2的患者。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免疫功能和康复训练的耐受性。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于食欲差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必要时可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
四、疫苗接种
(一)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慢阻肺患者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和急性加重的风险。一般建议慢阻肺患者在流感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65岁以上的患者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
(二)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慢阻肺患者肺炎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对于年龄≥65岁的慢阻肺患者或年龄<65岁但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若为高危人群,可在5年后加强接种。
五、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一)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
最常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此外,空气污染、气道分泌物增多等也可导致急性加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可使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或二者联合雾化吸入,以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
2.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炎症,如口服泼尼松30-40mg/d,或静脉使用甲泼尼龙,一般使用3-5天。
3.抗生素:对于有脓性痰的急性加重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当地细菌耐药情况等合理使用抗生素。如轻度急性加重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等;中重度急性加重可选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呼吸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三)氧疗
急性加重期患者常存在低氧血症,应给予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2%,对于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四)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如出现PaO<50mmHg,PaCO>70mmHg,意识障碍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脏器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如有发生,治疗上需更注重个体化,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吸入性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和呼吸康复训练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女性慢阻肺患者在治疗中需考虑激素水平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权衡利弊;有吸烟史的慢阻肺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必须严格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