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发病与气道等慢性炎症等有关,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诊断靠肺功能等检查,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预防要避免吸烟等;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感染等引起,症状有咳嗽等,诊断靠血常规等,治疗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等,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表现及防治有差异。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是由于感染(如病毒、细菌等)、物理、化学刺激(如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等)或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而纤毛运动减弱等。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儿童相对更易因病毒感染引发支气管炎,成人也可因病毒、细菌感染发病,长期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支气管炎的风险。
临床表现
慢阻肺:
症状:慢性咳嗽,初为间断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不显著;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和胸闷等。
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随疾病进展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长期吸烟的男性患者症状出现相对更早且更明显,而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病风险及症状表现可能更突出。
支气管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开始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痰中带血,咳嗽可延续2-3个月,吸烟者则更易长期咳嗽;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尤其在急性发作期,喘息明显者可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支气管炎可能起病较急,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可伴有发热等,而成人支气管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支气管炎发热等全身症状相对更常见且可能更明显,而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支气管炎患者咳嗽等症状往往更严重。
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啰音的量和部位不固定。
诊断方法
慢阻肺: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0.70可确定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通过肺功能检查还能评估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根据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为不同的严重程度分级(Ⅰ级:轻度,FEV占预计值%≥80;Ⅱ级:中度,50%≤FEV占预计值%<80;Ⅲ级:重度,30%≤FEV占预计值%<50;Ⅳ级:极重度,FEV占预计值%<30)。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肺功能正常预计值有所不同,一般男性预计值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预计值会逐渐下降,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因素会明显影响肺功能检查结果,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密切关注肺功能变化。
胸部X线或CT检查: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CT检查比X线更敏感,可清楚显示肺组织结构的细节,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肺部疾病。
支气管炎: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有核左移现象。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
痰液检查:可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明确病原体,指导治疗。比如细菌感染时痰培养可发现相应致病菌。
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患者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少数患者可见肺纹理增粗,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阴影增粗、紊乱。
治疗与预防
慢阻肺:
治疗:稳定期治疗包括戒烟,这是减缓慢阻肺进展最有效的措施;药物治疗,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糖皮质激素等;长期氧疗,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氧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急性加重期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比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较慢,用药需更谨慎;女性患者在激素使用等方面可能需关注与男性不同的生理差异;生活方式方面,戒烟对所有患者都是关键的治疗措施,规律的康复锻炼也有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预防: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暴露,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可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预防措施重点有差异,儿童应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诱发因素。
支气管炎:
治疗: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咳嗽、咳痰明显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伴有喘息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如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等。儿童支气管炎治疗时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儿童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非药物干预,如保持呼吸道湿润等;成人支气管炎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不同性别患者在药物选择等方面一般无绝对差异,但需关注女性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的用药禁忌。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改善环境卫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不同年龄人群预防重点不同,儿童要注意室内卫生和饮食营养等,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和定期体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