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吐血的原因为胃黏膜损伤、剧烈呕吐、应激性溃疡和原有基础疾病等。
1.胃黏膜损伤
急性肠胃炎发作时,胃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炎症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可引起胃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随呕吐物吐出。比如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肠胃炎,就可能因病毒对胃黏膜的破坏而出现这种情况。
2.剧烈呕吐
频繁且剧烈的呕吐会使胃部和食管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贲门黏膜撕裂,进而引起出血。这种情况在急性肠胃炎患者频繁呕吐时较为常见。
3.应激性溃疡
严重的急性肠胃炎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引发应激性溃疡。应激状态下,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使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减弱,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胃黏膜损伤、溃疡形成并出血。
4.原有基础疾病
本身患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患者,在急性肠胃炎的诱发下,病情可能加重,导致原有病变部位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患者,炎症刺激可使溃疡面进一步加深、扩大,侵蚀周围血管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