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与病程
急性肠炎是一种急性胃肠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天至2周内,起病急骤。
慢性肠炎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病程较长,一般超过2个月,病情常反复发作。
2.症状表现
急性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腹痛部位多在脐周,疼痛性质可为绞痛、胀痛,程度轻重不一。腹泻频繁,大便多为水样便,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慢性肠炎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腹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隐痛、胀痛,部位不固定。腹泻次数相对较少,大便可呈糊状、稀便,可伴有黏液,但脓血便较少见。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
3.病因
急性肠炎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洁,食用被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污染的食物或水;食物过敏,食用某些过敏食物后引发肠道过敏反应;药物刺激,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慢性肠炎病因复杂,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肠道炎症;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攻击肠道组织;遗传因素,某些慢性肠炎具有遗传倾向;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可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环境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也可能诱发慢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