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手术过程包括术前准备与麻醉、手术切口设计、囊肿暴露与分离、囊肿切除与蒂部处理、止血与切口关闭、术后护理与康复。
1、术前准备与麻醉
手术前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需告知医生过敏史及用药情况,手术部位清洁消毒后,根据囊肿位置选择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适用于表浅囊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手腕部位,全身麻醉多用于关节镜手术或儿童患者。
2、手术切口设计
以囊肿较突出处为中心,沿皮纹方向设计切口(通常2-3cm),减少术后疤痕挛缩。切口需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如手腕部需避开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对于关节附近的囊肿,优先选择纵切口以便充分暴露术野。
3、囊肿暴露与分离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腱鞘,显露囊肿壁。用止血钳或组织钳提起囊肿顶部,钝性分离周围粘连组织。若囊肿与关节腔相通(如腕背囊肿),需仔细分离至蒂部,避免撕裂关节囊。分离过程中若囊壁破裂,需用纱布吸净胶状液体,保持术野清晰。
4、囊肿切除与蒂部处理
完整切除囊肿及周围囊壁组织,确保无残留。对于与关节相通的囊肿,需双重处理蒂部,一是用可吸收线缝合关闭关节腔开口,二是扩大切除蒂部周围1-2mm组织(旷置术),降低复发风险。切除标本需送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可能。
5、止血与切口关闭
彻底电凝止血或结扎活动性出血点,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分层缝合腱鞘、皮下组织及皮肤,关节附近囊肿建议放置引流条(24小时后拔除)。术后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限制关节活动(如手腕用石膏托固定2周)。
6、术后护理与康复
术后2天换药观察伤口,12-14天拆线。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伤口沾水。康复期分阶段进行,术后1周内仅做手指屈伸活动;2-4周逐渐增加手腕旋转练习;4周后可进行握力训练。
若囊肿短期内快速增大、伴剧烈疼痛或肢体麻木,提示可能发生神经压迫或感染,需立即急诊处理。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抗凝治疗者)术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