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黄囊瘤治疗措施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1、手术治疗
手术是卵巢卵黄囊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及生育需求制定方案。早期患者通常接受全面分期手术,包括切除患侧附件、大网膜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若肿瘤局限于单侧卵巢且患者有生育要求,可保留子宫和对侧卵巢。晚期患者需尽可能切除原发灶及转移灶,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需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复发。
2、化疗
化疗是卵巢卵黄囊瘤的关键辅助治疗,尤其适用于中晚期或术后复发患者。常用方案为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通过联合用药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化疗通常在术后3-4周开始,疗程数为3-6个周期,具体需根据肿瘤分期和残留情况调整。化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3、放疗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外照射可针对盆腔或转移灶进行精准治疗,内照射则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部。放疗可能引发放射性肠炎、膀胱炎等副作用,需严格掌握剂量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目前放疗多作为手术和化疗的补充手段,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特定分子靶点发挥作用,适用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抑制血管生成)和奥拉帕利(阻断DNA修复)。靶向治疗需进行基因检测以筛选适用人群,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蛋白尿等指标,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5、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适用于晚期或难治性卵巢卵黄囊瘤。常用药物为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增强T细胞活性。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等,需定期评估免疫功能并准备应对措施。
若出现腹部包块、腹痛、腹胀或月经紊乱等症状,尤其是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应及时前往妇科或肿瘤科就诊,通过超声、CT及血清AFP检测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