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为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体温调节无效、营养失调、有感染扩的散危险等;护理措施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维持体温稳定、保证营养供给、预防感染扩散等。
一.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气道分泌物增多、黏稠,患儿咳嗽反射弱,无力排痰有关。新生儿呼吸道狭窄,黏膜血管丰富,炎症时易充血水肿,导致分泌物增多且不易排出。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肺部炎症使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影响气体的交换。
3.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环境温度不适宜有关。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时易出现体温异常,过高或过低。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困难、消耗增加有关。患病时患儿食欲下降,吸吮无力,而机体因感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
5.有感染扩散的危险
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有关。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弱,易发生感染扩散,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松动排出。拍背时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儿背部。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出现呼吸困难时,可进行吸痰操作,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改善气体交换
根据患儿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等。密切观察氧疗效果,防止氧中毒。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避免患儿哭闹,以降低氧耗。取头高侧卧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痰液引流。
3.维持体温稳定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体温异常,增加测量次数。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湿度在55%-65%。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如体温过低可使用暖箱、热水袋等保暖;体温过高时可松开包被、降低环境温度等,一般不主张使用药物降温,尤其是低龄新生儿。
4.保证营养供给
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喂奶,避免呛奶。如患儿吸吮无力,可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对于不能经口喂养或摄入量不足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
5.预防感染扩散
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病房定期消毒,减少探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面色等,及时发现感染扩散的迹象并报告医生。
家长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换尿布,防止红臀。还需注意保暖,但避免包裹过紧,影响患儿呼吸和活动。如患儿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拒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