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的出现可能与生理性因素、盆腔炎症、异位妊娠、黄体破裂、恶性肿瘤等原因有关,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下腹坠胀与疼痛、影响生育功能、引发全身症状、导致月经失调、增加心理负担等。
一、原因
1、生理性因素
育龄期女性在排卵期,卵泡破裂后卵泡液流入盆腔,月经期少量经血逆流至盆腔,以及盆腔内器官分泌的润滑液积聚,都可能形成少量盆腔积液。这些积液一般量较少,多在2厘米以内,通常无不适症状,可自行吸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盆腔炎症
当病原体感染盆腔,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发盆腔炎时,炎症刺激会使盆腔内组织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渗出积聚在盆腔。常见的诱因包括经期不注意卫生、产后或流产后过早性生活等,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白带异常等症状。
3、异位妊娠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如输卵管妊娠,随着胚胎生长发育,输卵管膨胀、破裂,血液积聚在盆腔内形成积液。患者除了有盆腔积液外,还会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的腹腔内出血,危及生命。
4、黄体破裂
黄体是排卵后卵巢内形成的临时性内分泌器官,若黄体受到外力撞击或自发性破裂,其内的血液会流入盆腔形成积液。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后期,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痛,随后疼痛蔓延至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紧急救治。
5、恶性肿瘤
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盆腔内恶性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局部缺血缺氧,会引起组织坏死、渗出,产生盆腔积液。肿瘤细胞还可能侵犯腹膜,导致腹膜通透性改变,使液体渗出增多。这类盆腔积液往往增长速度较快,量也较多,患者可能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二、危害
1、下腹坠胀与疼痛
盆腔积液若因炎症等因素引发,炎症刺激盆腔内组织和神经,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不适。这种疼痛可能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让患者长期处于身体不适的状态。
2、影响生育功能
当盆腔积液是由盆腔炎等感染性疾病导致时,炎症可能波及输卵管,造成输卵管粘连、堵塞,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或者影响受精卵的运输,增加宫外孕和不孕的风险。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3、引发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的盆腔积液患者,由于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发热、寒战、乏力、精神萎靡等,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进一步危害身体健康。
4、导致月经失调
盆腔积液可能干扰盆腔内的内分泌环境,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月经失调。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提前、推迟、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异常情况,打乱正常的生理周期,给女性带来诸多困扰。
5、增加心理负担
长期受盆腔积液困扰,身体的不适以及可能面临的不孕等问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形成身心交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盆腔积液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心理和生育造成负面影响。一旦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发热、月经异常等症状,或者发现盆腔积液量增多、持续不消,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妇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妇科超声、白带常规等,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