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是因乳糖酶分泌不足致母乳或牛乳中乳糖不能完全消化分解引发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腹胀、腹痛,全身症状如呕吐、营养不良,不同年龄段症状有差异,需合理调整饮食,必要时选替代食品。
胃肠道症状:
腹泻:是乳糖不耐受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每日数次至10余次不等的稀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粪质不多,少数患儿有泡沫,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同时使肠道内渗透压增高,导致水分吸收减少而引起腹泻。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的乳糖不耐受患儿会出现腹泻症状。
腹胀: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气,可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引起腹胀。患儿可表现为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
腹痛: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可能与肠道蠕动增强或肠痉挛有关。
全身症状:
呕吐: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多是由于胃肠道不适刺激引起的。
营养不良:长期乳糖不耐受导致营养物质尤其是乳糖不能被充分吸收,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出现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尤其在婴幼儿时期较为明显。对于婴幼儿来说,若长期乳糖不耐受,会影响其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代谢。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乳糖不耐受除上述胃肠道及全身症状外,还可能因为腹泻、腹胀等不适而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主要表现为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轻度腹泻等,但也有个体差异。对于有乳糖不耐受情况的人群,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应注意合理调整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替代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