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中约1/3与遗传有关,家族有遗传史孕妇需密切产检;环境因素包括孕期感染、营养不良、接触有害物质;其他因素有早产、低体重也会增加患病风险,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环境因素
孕期感染:孕妇在妊娠前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晶状体的发育,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先天性白内障。比如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约1/3的胎儿会出现先天性白内障。因此,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孕期营养不良:孕妇在孕期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钙、磷等营养物质,会影响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增加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的风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缺乏时晶状体易混浊;钙、磷等矿物质对维持晶状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孕妇应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妇在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化学毒物等,也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放射性物质会损伤胎儿的细胞,影响晶状体发育;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晶状体的正常形成。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在孕期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其他因素
早产: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包括晶状体的发育,容易出现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婴儿的晶状体抗氧化能力较弱,且视网膜发育可能存在问题,影响对晶状体的营养供应等,从而增加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几率。对于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密切监测眼部情况,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先天性白内障。
低体重:低体重儿的身体各方面发育相对不成熟,晶状体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增加。低体重儿的营养储备较少,影响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和结构维持。在护理低体重儿时,要特别关注眼部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