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典型症状为腹部阵发性绞痛且部位不固定、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大便多为稀水样或糊状便伴黏液甚至脓血、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及伴随发热、乏力头晕等全身表现,大多数由病毒或轻度细菌感染引起经适当处理多能较快恢复,而婴幼儿、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需重视。
一、急性肠胃炎的典型症状
1.腹痛:多为腹部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在脐周等区域,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有所不同,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是主要原因。
2.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大便性状多为稀水样便、糊状便,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黏液甚至脓血,这是肠道炎症导致蠕动加快、吸收功能紊乱所致。
3.恶心与呕吐:可频繁出现,因胃肠道受到刺激,蠕动异常且消化功能失调,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和转运,从而引发恶心感并导致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4.伴随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一般是低热至中度发热,这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还可能伴有乏力、头晕等全身表现,是由于腹泻呕吐导致水分及电解质丢失,机体处于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状态,进而引起全身不适。
二、急性肠胃炎是否可怕
大多数急性肠胃炎由病毒(如诺如病毒等)或轻度细菌感染引起,经过适当处理(如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等),病情多能较快恢复,从整体病程和预后来看并不可怕。但特殊人群需重视:
婴幼儿:其体液容量相对较少,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急性肠胃炎时腹泻呕吐易导致快速脱水、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需密切关注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及时就医补液等处理。
老年人:往往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急性肠胃炎导致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发热等情况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如引发心功能不全、低血糖等,因此老年人患急性肠胃炎时需谨慎对待,积极就医评估和处理。
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其自身免疫防御能力较弱,感染病原体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且进展较复杂,需要更积极规范的医疗干预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