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可致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未消化乳糖被肠道细菌发酵产气致下腹部胀痛)、腹泻(乳糖不能正常吸收使肠道渗透压增高、蠕动加快致粪便稀次数多)、恶心(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表现),还会有嗳气(肠道气体经食管反流),婴幼儿不耐受会频繁哭闹需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成年人要避免高乳糖食物可选酸奶等替代维持饮食结构。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腹胀与腹痛:乳糖不耐受者在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引起腹部胀气,进而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部位常见于下腹部。例如,有研究指出,约70%的乳糖不耐受个体在摄入乳制品后会出现腹胀表现,这是由于乳糖发酵产气导致肠道扩张刺激神经引起。
2.腹泻:是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粪便多呈黄色或绿色稀便,质地较稀,次数可增多。这是因为乳糖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增高,水分吸收减少,同时细菌发酵产生的物质也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发腹泻。一般每日腹泻次数可能在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具体因个体乳糖不耐受程度而异。
3.恶心:部分乳糖不耐受者在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可能出现恶心感,这与肠道内消化吸收异常引发的胃肠道反应有关,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
二、其他可能伴随的症状
1.嗳气:由于肠道内气体增多,部分气体可通过食管反流,表现为嗳气现象,即从口腔排出气体,这也是肠道内乳糖发酵产气后气体移动的一种体现。
三、特殊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乳糖不耐受时,除了上述消化系统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频繁哭闹不安,因为身体不适会通过哭闹来表达。由于婴幼儿营养获取很大程度依赖乳制品,需特别注意调整饮食,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等替代食品,以保证营养摄入同时缓解不适症状。
2.成年人:成年人乳糖不耐受者在摄入乳制品后出现症状相对更易察觉,应注意避免食用高乳糖的食物,如全脂牛奶、奶酪等,可选择酸奶(部分发酵后乳糖含量降低)、低乳糖牛奶等进行替代,以维持正常的饮食结构并减轻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