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和情志调节来改善脾胃虚弱状况。饮食上合理搭配谷物、蔬菜、肉类、水果;生活中作息规律、适度运动;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合适方式调节情志。
蔬菜类: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可炒食、炖汤或煮粥,如山药炖排骨。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煮南瓜粥或清炒南瓜都是不错的选择。
肉类:鸡肉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可炖汤,如党参黄芪炖鸡,不过对于湿热偏重、舌苔黄腻的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鲫鱼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的作用,可清蒸或煮汤,如鲫鱼豆腐汤。
水果类:苹果性凉、味甘、微酸,归脾、肺经,有健脾益胃、生津润燥的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洗净后直接吃或做成苹果泥都可以。桂圆性温、味甘,归心、脾经,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但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生活方式调整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熬夜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脾胃虚弱加重。儿童则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婴儿一般需12-16小时,幼儿11-14小时,学龄儿童10小时左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适度运动:适合脾胃虚弱者的运动有散步、太极拳等。散步可以在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每次20-30分钟,速度不宜过快,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太极拳通过舒缓的动作调节身心,能增强脾胃功能,不同年龄段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太极拳套路,如简化24式太极拳等。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特殊人群运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志不舒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如长期压力大、情绪低落的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相关症状。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与亲友倾诉等方式调节情志,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志调节方式,例如性格开朗的人可多参与社交活动来调节情志,内向的人可通过书法、绘画等方式舒缓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