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白内障由眼球遭受机械性、化学性、辐射性等外伤引起,机械性损伤包括顿挫伤和穿通伤,分别通过使晶状体囊膜渗透性改变、代谢紊乱或外界物质直接损伤晶状体致混浊,化学伤、辐射伤也会破坏晶状体结构功能,不同人群发生外伤性白内障有不同特点及处理需综合考量。
眼球顿挫伤所致
当眼球受到顿挫力冲击时,虹膜和睫状体被挤压,与晶状体发生接触或摩擦,导致晶状体囊膜渗透性改变和代谢紊乱。例如,瞬间的压力变化可使晶状体纤维及其囊膜受损,晶状体蛋白泄漏,引发晶状体混浊。这种情况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常见,因为他们的眼部组织相对脆弱,在玩耍、运动等过程中容易受到顿挫伤。
眼球穿通伤所致
眼球穿通伤时,外界物质直接进入眼内,损伤晶状体。如锐器刺入眼球,可直接划破晶状体囊膜,使房水进入晶状体纤维之间,破坏晶状体的正常结构和代谢平衡。晶状体囊膜破裂后,晶状体蛋白暴露,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晶状体的混浊过程。这种外伤性白内障在有眼外伤职业暴露(如工人在工作中可能被工具等刺伤眼球)或眼部受到意外锐器伤害的人群中较为多发。
其他外伤因素
化学伤中,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接触眼部后,会迅速与晶状体蛋白发生化学反应,破坏晶状体的蛋白质结构,导致晶状体混浊。辐射伤如紫外线、红外线、电离辐射等,可损伤晶状体的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例如,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下的人群,晶状体可能会逐渐发生混浊,这也是外伤性白内障形成的一种潜在因素,不过相对机械性损伤和穿通伤来说,其发生发展可能相对缓慢,但同样会导致晶状体的病理性改变。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发生外伤性白内障时,由于其晶状体代谢活跃,受伤后晶状体混浊进展可能较快,需要及时就医评估。而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白内障时,本身晶状体的弹性和代谢功能有所下降,外伤后更需要关注晶状体混浊对视力的影响以及眼部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还合并有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外伤后白内障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女性在眼部受到外伤时,其眼部结构和生理状态与男性有所不同,但在外伤性白内障形成机制上并无性别差异,主要还是取决于外伤的类型和程度对晶状体的损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