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是婴儿期常见现象,可能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因素(牛奶蛋白过敏、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气体积聚、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等非药物方式缓解,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就医,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保障其健康。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儿的胃肠道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道蠕动容易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例如,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还未完全成熟,可能导致肠道蠕动过快或过慢,进而引发肠绞痛。一般来说,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消化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这种发育的不成熟性在3-4个月内的婴儿中相对更为明显,这也是婴儿肠绞痛高发于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
喂养因素
牛奶蛋白过敏:部分婴儿可能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在进食含有牛奶蛋白的配方奶后,肠道会发生免疫反应,引起肠道不适,出现肠绞痛症状。有研究表明,约有2.5%-7.5%的婴儿存在牛奶蛋白过敏的情况,这些婴儿在喂养含牛奶蛋白的配方奶后,更容易出现肠绞痛相关表现。
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如果喂养量过多,超过了婴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或者喂养时吸入过多空气(如喂奶姿势不正确,婴儿在吃奶过程中吸入大量空气),都可能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引起肠绞痛。比如,有些家长担心婴儿吃不饱,频繁喂奶,就容易造成婴儿过度喂养,从而引发肠绞痛。
气体积聚:婴儿在吃奶过程中会吸入空气,或者肠道内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引起肠道扩张,刺激肠道神经,引发肠绞痛。例如,婴儿哭闹时吸入大量空气,就会使肠道内气体增多,增加肠绞痛的发生风险。
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突然改变、噪音过大等,可能会刺激婴儿,引发肠绞痛。比如,天气突然转冷,婴儿腹部保暖不佳,可能会导致肠道痉挛,引起肠绞痛。
个体差异:不同婴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婴儿可能本身肠道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肠绞痛的情况。这种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对于婴儿肠绞痛,家长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如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过度喂养等)、给婴儿做排气操等非药物方式来缓解。如果婴儿肠绞痛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儿,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其喂养和身体状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婴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