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治疗分内镜下治疗(小息肉用圈套摘除术,大或广基息肉用ESD)和外科手术治疗(息肉大、怀疑癌变或内镜禁忌时行局部肠段切除术),护理术前有肠道准备与心理护理,术后有并发症观察、饮食循序渐进过渡、适当休息活动及特殊人群针对性护理。
一、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1.内镜下治疗:为结肠息肉主要治疗方式,依据息肉大小、形态等选择具体技术。对于较小息肉(直径通常≤2cm),可采用内镜下圈套摘除术,利用圈套器将息肉套住后电切,操作简便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用于多数无癌变倾向的小息肉;对于较大(直径>2cm)或广基息肉,可选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能完整切除较大息肉并获取病理组织进行检查,明确有无癌变,该技术适用于部分复杂息肉的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当息肉较大且内镜无法完整切除、怀疑有癌变或存在内镜治疗禁忌时需行外科手术。手术方式如局部肠段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或高度怀疑恶变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肠段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二、结肠息肉的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肠道准备:术前1-2天进食少渣饮食,如粥、面条等,术前晚口服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清洗,确保肠道清洁,保障内镜操作顺利,避免因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息肉观察与切除。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必要性、过程及安全性,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尤其首次接受内镜治疗者,通过沟通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便血、发热等情况,警惕出血、穿孔等术后并发症。一般术后禁食1-2天,根据息肉大小及手术情况调整,若出现剧烈腹痛、黑便等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饮食护理:术后饮食循序渐进,开始进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随后依恢复情况过渡至半流质、软食,最终恢复正常饮食。饮食需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及坚硬食物,防止刺激肠道影响恢复。
休息与活动:术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1-2天可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利于康复。
特殊人群护理: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关注心理状态,给予更多关心照料;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因不适剧烈哭闹致腹部压力增加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正确护理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