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前驱期(诱因下轻度眼胀等可缓解)、急性发作期(剧烈眼痛头痛等)、间歇期(房角开放后有损伤)、慢性期(眼压中度升高等)、绝对期(眼压高视力丧失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相对较轻,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有眼胀等,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长期近距离用眼等易致发病,有家族史者需关注。
前驱期:在发作前往往有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暗室工作等诱因,发作时患者可出现轻度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眼前似有一层薄雾,同时伴有虹视(看灯光时出现彩色晕轮),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此期易被忽视。
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剧烈眼痛、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视力急剧下降,可降至指数或手动,患者常难以看清眼前物体。眼部检查可见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同时存在),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前房极浅,周边前房几乎消失,瞳孔中度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射消失,眼压明显升高,通常可达50mmHg以上。
间歇期:急性大发作后,若房角重新开放,眼压恢复正常,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视力部分或完全恢复,眼前段常留下永久性组织损伤,如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萎缩、晶状体前囊下混浊(青光眼斑)等。
慢性期:多由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迁延而来,眼压中度升高,眼部充血不明显,角膜轻度混浊,前房变浅,视神经逐渐萎缩,视野出现缺损,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眼胀、头痛。
绝对期:是青光眼的晚期阶段,眼压持续升高,视力完全丧失,无光感。患者可出现顽固性眼痛、头痛,眼部混合性充血,角膜变性、混浊,视神经萎缩严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症状相对较轻:早期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偶然情况下发现眼压升高或视野缺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且症状多在劳累或长时间用眼后加重。眼压中度升高,房角部分关闭,视神经逐渐受损,视野逐渐出现缺损,早期视野缺损可表现为鼻侧阶梯、弓形暗点等,随着病情发展,视野缺损范围逐渐扩大,最终可导致失明。在年龄方面,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性别上女性相对多见,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长期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情绪波动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病史方面需特别关注,更易患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