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胆囊管梗阻约90%-95%由胆囊结石嵌顿导致,非结石性梗阻少见;细菌感染多为继发性,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等,老年人等免疫力低者易感染,原发性感染少见。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嵌顿
约90%-95%的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引起,其中主要原因是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胆汁淤积,胆汁浓度升高,高浓度胆汁酸盐可损伤胆囊黏膜上皮,引起化学性炎症。随着时间推移,胆囊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压迫胆囊壁导致血运障碍,继发细菌感染,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人群,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发生胆囊结石相关的胆囊管梗阻,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胆汁成分等因素有关。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从而增加胆囊管梗阻导致急性胆囊炎的概率。有胆道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其胆道结构或功能可能存在异常,也更容易出现胆囊管梗阻情况。
2.非结石性梗阻
如寄生虫(如蛔虫)、胆囊管扭转、狭窄等也可导致胆囊管梗阻,但相对少见。蛔虫进入胆囊管可引起梗阻,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可能发生。胆囊管扭转或狭窄等情况多与先天胆道结构异常或后天炎症、创伤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但相对较为罕见。
二、细菌感染
1.继发性细菌感染
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胆汁淤积,容易导致细菌繁殖。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可通过血行感染、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或肠腔内细菌逆行侵入胆囊等途径进入胆囊。例如,当患者有胃肠道感染时,肠道内的细菌可能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引起感染。在老年人中,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相关的急性胆囊炎,且感染可能更易扩散,病情相对较重。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熬夜等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细菌感染的易感性。有胆道手术史或其他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其胆道或腹腔内环境可能发生改变,也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急性胆囊炎。
2.原发性感染
原发性胆囊感染较少见,多与胆囊本身的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例如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引发原发性胆囊细菌感染,但相对比例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