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痉挛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观察腹部情况;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可助判断感染,粪便常规可排查肠道感染等;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常用且能排器质性病变,X线在怀疑肠梗阻时用;其他检查包括过敏原检测以找过敏诱因。不同检查针对不同情况,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触诊:触摸腹部,了解有无压痛,肠痉挛时一般无固定的压痛点,或者仅有轻度的压痛,且压痛部位不固定。触诊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引起患儿哭闹而影响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触诊耐受程度不同,需要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力度。
叩诊:通过叩诊了解腹部的叩诊音,一般肠痉挛时腹部叩诊呈鼓音。但对于伴有腹腔积液等特殊情况的患儿,叩诊音可能会有变化。
听诊:听诊肠鸣音,肠痉挛时肠鸣音可亢进,每分钟可达10次以上,但一般不会超过20次。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肠鸣音频率有差异,需要医护人员准确判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情况下,肠痉挛患儿血常规无明显异常,但如果是由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肠痉挛,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儿,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情况。不同年龄儿童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不同,需要结合年龄进行分析。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以排除肠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如果粪便中有较多白细胞,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炎症,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对于婴幼儿,收集粪便标本需要特别小心,确保标本的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观察肠道的形态、蠕动情况以及有无肠套叠等器质性病变。腹部超声对肠痉挛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能够排除肠道的一些器质性疾病。对于肥胖儿童或肠管气体较多的患儿,可能会影响超声检查的效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X线检查:一般不作为肠痉挛的首选检查,但在怀疑有肠梗阻等情况时可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肠道内有无气液平面等异常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做好辐射防护。
其他检查
过敏原检测:如果考虑肠痉挛与过敏因素有关,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以明确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原。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过敏原检测有助于寻找肠痉挛的诱因。在进行过敏原检测前,需要告知患儿家长相关的注意事项,如检测前的饮食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