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的发生与遗传、内分泌、解剖、环境等多因素相关。遗传方面可能与基因异常有关致家族聚集;内分泌因素包括促性腺激素缺乏及雄激素缺乏或作用异常影响睾丸下降;解剖因素有睾丸引带、精索血管或输精管异常阻碍睾丸下降;环境因素中母亲孕期接触有害物质、患糖尿病及出生时早产、低体重等均可能增加隐睾风险。
内分泌因素
1.促性腺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包括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它们对睾丸的发育和下降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胎儿体内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而雄激素对于睾丸的正常下降是必需的。例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时,可能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睾丸下降。
2.雄激素缺乏或作用异常:雄激素是睾丸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胎儿自身雄激素分泌不足,或者睾丸组织对雄激素不敏感(即雄激素作用异常),都会阻碍睾丸正常下降至阴囊。比如,某些先天性疾病可能导致雄激素合成途径中的酶缺乏,使得雄激素生成减少;或者睾丸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出现异常,即使有雄激素存在,也不能发挥正常的促进睾丸下降的作用。
解剖因素
1.睾丸引带异常:睾丸引带是引导睾丸下降至阴囊的重要结构。如果睾丸引带发育异常,如过短、缺失或附着异常等,就会影响睾丸正常下降到阴囊内。例如,睾丸引带太短可能无法将睾丸有效地牵引至阴囊位置,导致隐睾的发生。
2.精索血管或输精管短: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长度对于睾丸下降也至关重要。如果精索血管或输精管过短,会限制睾丸下降到阴囊的距离,使得睾丸不能顺利到达正常位置,从而引发隐睾。这种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发育问题。
环境因素
1.母亲孕期因素:母亲在孕期的一些情况可能会影响胎儿睾丸的下降。例如,母亲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农药、化学毒物等,可能会干扰胎儿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睾丸下降。另外,母亲孕期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胎儿发生隐睾的风险。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患隐睾的概率可能高于正常母亲所生婴儿,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母亲体内的代谢紊乱等因素影响了胎儿睾丸的发育和下降过程。
2.出生时的因素:早产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相关因素。早产儿发生隐睾的概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早产儿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此外,出生时低体重也可能增加隐睾的发生风险,低体重儿在胎儿期的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睾丸下降过程出现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