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附睾炎由结核分枝杆菌血行或尿道逆行感染引发,有阴囊坠胀疼痛、附睾硬结等局部表现及低热盗汗等全身表现,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主要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儿童需遵儿科原则选药并监测,老年要评估肝肾功能,女性需综合评估生殖系统结核,有基础病史者要控制基础病并监测相互作用。
一、定义及病因
结核性附睾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附睾部位炎症,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行传播(如结核菌经血液循环到达附睾)或经尿道逆行感染(如结核菌从泌尿系统逆行至附睾)等途径累及附睾。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患者常感阴囊部位坠胀、疼痛,附睾可触及硬结,硬结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清,部分患者附睾与阴囊皮肤粘连。
2.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若为其他部位结核合并附睾受累,还可能有相应部位结核的伴随表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结核病史、近期是否接触过结核患者等情况。
2.临床表现观察:依据阴囊部位的症状及附睾硬结等体征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可辅助判断是否有结核感染;血液中结核抗体检测等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附睾结构异常,如附睾增大、回声不均等;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附睾病变情况。
5.组织病理学检查:附睾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通过病理检查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性肉芽肿等典型病变。
四、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需遵循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疗程,保证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抗结核药物选择要兼顾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生长发育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充分评估肝肾功能,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是否出现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3.女性患者:若合并生殖系统结核等情况,需综合评估全身结核状况,治疗时要考虑与其他生殖系统结核治疗的协同性,同时关注月经等生殖相关情况的变化。
4.有其他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抗结核治疗,注意抗结核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血糖等指标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