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手术后需从伤口护理、呼吸道管理、饮食营养、休息与活动、定期复查、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护理,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变化,鼓励咳嗽咳痰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给予富含营养和充足水分的饮食,保证休息并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疏导。
一、伤口护理
肺部肿瘤手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为年老患者,其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留意伤口变化,防止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一般术后1-2周左右拆线,拆线前要避免伤口沾水。
二、呼吸道管理
咳嗽咳痰: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通过咳嗽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帮助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老年患者咳嗽无力,更要加强痰液引流措施。咳嗽时可采取半卧位,双手按压伤口,减轻咳嗽引起的伤口疼痛。
呼吸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深呼吸可增加肺活量,腹式呼吸能改善呼吸功能。一般术后早期即可开始,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更要坚持呼吸功能锻炼以改善肺功能。
三、饮食营养
营养摄入:术后应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维生素可通过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患者,饮食要易消化,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水分摄入: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一般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但要根据患者心肾功能等情况适当调整。
四、休息与活动
休息: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注意休息环境的安静舒适。
活动:早期可在床上进行适当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在床边站立、行走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适合的活动。
五、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血液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复发、转移等情况。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复查间隔时间可能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复查计划。
六、心理调适
肺部肿瘤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属要给予关心和陪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更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