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乳头状瘤是少见食管良性鳞状上皮肿瘤,多单发,少数多发,与HPV感染等有关,好发中老年男性,常无症状,胃镜及病理活检可确诊。治疗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适用于小瘤体、无恶变倾向者)、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稍大局限瘤体),还需定期随访。老年患者治疗前要评估基础病,术后加强监测和护理;儿童患者罕见,治疗需谨慎,多学科综合评估制定方案。
一、食管乳头状瘤的定义与特点
食管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良性鳞状上皮肿瘤,多为单发,少数可多发,其发病可能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有关,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相对多见,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多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二、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来确诊。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有乳头状或息肉状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楚,通过病理活检可明确其组织学类型及排除恶性病变等情况。
三、治疗策略
1.内镜下治疗:
高频电切术:对于较小的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将肿瘤组织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瘤体直径较小、无明显恶变倾向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但能耐受内镜操作的人群也可考虑,需注意术后创面的观察及护理,防止出血等并发症。
黏膜切除术(EMR):对于稍大一些但局限的食管乳头状瘤,EMR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能更准确地进行病理分期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考虑,需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及瘤体情况来评估是否适合该操作,比如老年患者若心肺功能等基本状况允许,可考虑此方法。
2.定期随访:对于一些因身体状况等原因不适合立即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或者术后为观察有无复发等情况,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例如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通过定期随访能及时发现病变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进行内镜下治疗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血糖等情况,确保患者能耐受内镜操作及后续恢复。术后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饮食上需逐渐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2.儿童患者:食管乳头状瘤在儿童中极为罕见,若儿童确诊为食管乳头状瘤,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治疗上需更加谨慎。一般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等,但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因为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虽相对较强,但内镜操作的风险及术后恢复等都需要充分考量,要以最大程度保障儿童健康为原则来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