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可能由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腹部安抚(热敷、按摩)、调整喂养方式(减少吞入空气、选择合适喂养方式)缓解,婴儿、儿童及成人处理时各有注意事项,若处理后未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一、确认肠绞痛原因
肠绞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吞入过多空气等)、牛奶蛋白过敏等。不同原因导致的肠绞痛处理方式有差异,所以首先要尽量明确可能的诱因。比如对于小婴儿,若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水解蛋白奶粉等。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1.腹部安抚
热敷: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敷在宝宝腹部,但要注意年龄,对于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热敷腹部也可能缓解不适。对于婴儿,温度一般控制在38-40℃左右,每次热敷时间5-10分钟,通过温热刺激可能缓解肠道痉挛。
按摩: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动作要轻柔,频率适中,每次按摩5-10分钟。这样的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气体,缓解肠绞痛。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腹部按摩能够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
2.调整喂养方式
减少吞入空气:喂奶后要及时拍嗝,将宝宝竖抱,头部靠在家长肩部,轻拍背部,一般拍嗝3-5分钟,有助于排出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吞入的空气。对于较大的儿童,也要注意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大口吃东西导致吞入过多空气。
选择合适喂养方式:如果是婴儿,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容易引起宝宝不适的食物,如辛辣、油腻、易产气的食物等;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要确保奶嘴的孔大小合适,让奶液能顺利流入而不会让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肠绞痛较为常见,在处理时要格外小心。除了上述的腹部安抚和喂养调整外,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如果婴儿肠绞痛频繁发作且伴有呕吐、血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其他肠道疾病等问题。同时,婴儿使用药物需非常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
2.儿童及成人:对于较大的儿童和成人,除了上述方法外,如果肠绞痛较为严重,在排除严重疾病后,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缓慢地吸气、呼气,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几次,可能有助于缓解因肠绞痛带来的紧张情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适。如果是成人因胃肠道疾病等引起的肠绞痛,还需要结合自身病史来判断,比如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出现肠绞痛,要考虑是否有病情变化等情况。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肠绞痛仍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