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肠道症状(如急性患者频繁腹泻且粪便很快转为黏液脓血便、儿童腹泻易脱水呕吐,多数患者有阵发性下腹部腹痛)、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发热,常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及其他特殊情况(中毒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且肠道症状可能较轻;慢性痢疾病程超2个月,表现为间歇性腹泻等且患者可能乏力消瘦等需长期综合治疗)
一、肠道症状
1.腹泻
急性痢疾患者多有频繁的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粪便最初可为稀便,随后很快转变为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痢疾杆菌侵袭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进而出现黏液和脓血。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痢疾,肠道炎症反应较为明显,易出现典型的黏液脓血便。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等更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儿童腹泻时还可能伴有呕吐,影响水分和营养的摄入。
2.腹痛
多数患者有腹痛症状,多为阵发性的下腹部疼痛。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痉挛性收缩。在痢疾发病过程中,肠道蠕动加快,也会导致腹痛。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腹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一般来说,痢疾杆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儿童发热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等)。
2.全身不适
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机体代谢紊乱,导致患者感觉疲倦、没有食欲。对于成年患者,全身不适可能会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对于儿童患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摄入,需要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营养补充。
三、其他特殊情况
1.中毒性痢疾
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患者可迅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休克等严重表现,而肠道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如腹泻次数不多,甚至早期无明显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表现。这是由于机体对痢疾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全身中毒反应,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在儿童中毒性痢疾的诊治中,要快速识别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抗休克、控制惊厥等。
2.慢性痢疾
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痢疾。患者可表现为间歇性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还可能伴有乏力、消瘦等情况。由于病程较长,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和营养支持。对于慢性痢疾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休息,同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肠道功能。
                            


